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俄语论文

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隐喻认知研究

摘要第3页
Автореферат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第2章 隐喻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23页
    2.1 传统隐喻理论第13-17页
        2.1.1 对比论第13-15页
        2.1.2 替代论第15-16页
        2.1.3 互动论第16-17页
    2.2 现代隐喻理论第17-23页
        2.2.1 概念隐喻理论第18-20页
        2.2.2 体验哲学理论第20-21页
        2.2.3 范畴化理论第21-23页
第3章 跨文化交际中隐喻认知的功能及影响因素第23-31页
    3.1 隐喻认知与跨文化交际第23-24页
    3.2 跨文化交际中隐喻认知的功能第24-28页
        3.2.1 认知功能第24-26页
        3.2.2 交际功能第26-27页
        3.2.3 教育功能第27-28页
    3.3 跨文化交际中隐喻认知的影响因素第28-31页
        3.3.1 历史典故第28-29页
        3.3.2 风俗习惯第29页
        3.3.3 宗教信仰第29-31页
第4章 隐喻认知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影响第31-44页
    4.1 隐喻认知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第31-39页
        4.1.1 隐喻认知在中俄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第31-33页
        4.1.2 隐喻认知在中俄政治交际中的应用第33-35页
        4.1.3 隐喻认知在中俄商务交际中的应用第35-37页
        4.1.4 隐喻认知在中俄日常交际中的应用第37-39页
    4.2 隐喻认知对中俄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第39-44页
        4.2.1 隐喻认知对中俄跨文化交际的正面影响第40-41页
        4.2.2 隐喻认知对中俄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第41-42页
        4.2.3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消除隐喻认知负面影响的策略第42-44页
第5章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作者简介第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维度理论视域下的中俄跨文化交际
下一篇:基于等效理论对《海边的卡夫卡》汉译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