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 | 第9-15页 |
1 绪论 | 第15-30页 |
1.1 膳食纤维 | 第15-25页 |
1.1.1 膳食纤维的定义与分类 | 第15-16页 |
1.1.2 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1.1.3 膳食纤维的功能 | 第19-22页 |
1.1.4 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方法 | 第22-25页 |
1.2 山杏资源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1.2.1 山杏资源概述 | 第25页 |
1.2.2 山杏果实资源 | 第25-28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2 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 | 第30-48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0-32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0-3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2.2.1 发酵液中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2.2.2 绿色木霉最佳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3-34页 |
2.2.3 绿色木霉的粗酶液制备 | 第34页 |
2.2.4 发酵制备山杏果肉SDF的工艺路线与主要参数 | 第34页 |
2.2.5 绿色木霉发酵制备山杏果肉SDF的单因素实验 | 第34页 |
2.2.6 发酵山杏果肉SDF的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2.3.1 最佳培养条件的单因素优化 | 第35-38页 |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8-41页 |
2.3.3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条件 | 第41页 |
2.3.4 RSM的优化分析 | 第41-46页 |
2.4 讨论 | 第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3 山杏果肉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优化 | 第48-56页 |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8-4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3.2.1 单因素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3.2.2 脱色正交实验设计 | 第5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3.3.1 单因素实验 | 第50-53页 |
3.3.2 脱色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3.4 讨论 | 第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山杏果肉膳食纤维成品的物化性能表征 | 第56-73页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6-57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6-57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7-60页 |
4.2.1 山杏果肉膳食纤维成品主要成分测定 | 第57-58页 |
4.2.2 性能评价指标测定 | 第58-59页 |
4.2.3 热重检测分析方法 | 第59页 |
4.2.4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9页 |
4.2.5 XRD衍射分析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0-71页 |
4.3.1 山杏果肉SDF成分测定 | 第60-62页 |
4.3.2 山杏果肉DF性能指标测定 | 第62页 |
4.3.3 山杏果肉DF热量重量分析结果 | 第62-66页 |
4.3.4 山杏果肉DF微观结构 | 第66-67页 |
4.3.5 山杏果肉DF的XRD衍射结果 | 第67-71页 |
4.4 讨论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活性与红外光谱分析 | 第73-83页 |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73-75页 |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73-74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74-7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5-77页 |
5.2.1 山杏果肉SDF的制备 | 第75页 |
5.2.2 山杏果肉SDF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75-77页 |
5.2.3 山杏果肉SDF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5.3.1 山杏果肉SDF抗氧化活性 | 第77-80页 |
5.3.2 F-SDF和E-SDF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80-81页 |
5.4 讨论 | 第81-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降血糖动物实验研究 | 第83-93页 |
6.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83-85页 |
6.1.1 材料与试剂 | 第83-84页 |
6.1.2 实验仪器 | 第84-85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85-87页 |
6.2.1 山杏果肉SDF的制备 | 第85页 |
6.2.2 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85-86页 |
6.2.3 降血糖动物实验方法 | 第86-87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87-89页 |
6.3.1 山杏果肉SDF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第88页 |
6.3.2 山杏果肉SDF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 第88-89页 |
6.3.3 山杏果肉SDF对糖尿病大鼠体质量的影响 | 第89页 |
6.4 讨论 | 第89-9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7 山杏果肉降血糖活性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 第93-106页 |
7.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93-95页 |
7.1.1 实验材料 | 第93页 |
7.1.2 实验试剂 | 第93-94页 |
7.1.3 实验仪器 | 第94-95页 |
7.2 实验方法 | 第95-98页 |
7.2.1 多糖含量检测方法 | 第95页 |
7.2.2 Sevag除蛋白方法 | 第95-96页 |
7.2.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体外测定方法 | 第96页 |
7.2.4 山杏果肉SDF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 第96-97页 |
7.2.5 高活性多糖组分分子量测定 | 第97页 |
7.2.6 高活性多糖组分单糖组成分析 | 第97-98页 |
7.2.7 高活性多糖组分的光谱分析 | 第98页 |
7.3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4页 |
7.3.1 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多糖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 第98-100页 |
7.3.2 高活性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与分子量分布 | 第100-102页 |
7.3.3 高活性多糖组分的结构初步鉴定 | 第102-104页 |
7.4 讨论 | 第104-10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8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8.1 结论 | 第106-107页 |
8.2 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8.3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7页 |
个人简介 | 第127-129页 |
导师简介 | 第129-131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