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亲社会价值取向与其志愿行为关系的机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1.1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内涵界定 | 第15-16页 |
2.1.2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维度测量 | 第16页 |
2.1.3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2.1.4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2.2 志愿行为的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2.2.1 志愿行为的内涵界定 | 第17页 |
2.2.2 志愿行为的测量 | 第17-19页 |
2.2.3 志愿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2.2.4 志愿行为的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第3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和调研情况 | 第23-29页 |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2 研究假设与研究的理论模型 | 第24-27页 |
3.2.1 研究假设 | 第24-27页 |
3.2.2 理论模型 | 第27页 |
3.3 主要变量的量表选取 | 第27-29页 |
3.3.1 亲社会价值取向量表 | 第27-28页 |
3.3.2 志愿意愿量表 | 第28页 |
3.3.3 志愿行为量表 | 第28页 |
3.3.4 自我效能感量表 | 第28页 |
3.3.5 组织支持量表 | 第28-29页 |
第4章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 第29-48页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1页 |
4.2 信度分析 | 第31-32页 |
4.3 效度分析 | 第32-36页 |
4.3.1 亲社会价值取向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2-33页 |
4.3.2 志愿意愿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3页 |
4.3.3 志愿行为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3-34页 |
4.3.4 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4-35页 |
4.3.5 组织支持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5-36页 |
4.4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36-37页 |
4.5 志愿意愿中介效应分析 | 第37-39页 |
4.6 调节效应分析 | 第39-47页 |
4.6.1 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39-41页 |
4.6.2 组织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41-47页 |
4.6.2.1 领导情感性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41-43页 |
4.6.2.2 领导工具性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43-44页 |
4.6.2.3 同事情感性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44-46页 |
4.6.2.4 同事工具性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46-47页 |
4.7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48-51页 |
5.1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5.2 研究的管理启示 | 第49-50页 |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研究问卷 | 第56-6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