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产品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镗刀杆改进技术的发展综述 | 第10-11页 |
1.2.2 机床附件刹紧技术发展综述 | 第11-12页 |
1.2.3 专用机床设备关键部件力学性能分析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镗削加工工艺特点及锥孔镗削辅助装置总体方案研究 | 第16-21页 |
2.1 普通卧式镗床加工工艺特点 | 第16-17页 |
2.2 柱塞泵泵头体工艺方案及锥孔加工精度要求 | 第17-18页 |
2.3 锥孔镗削加工运动分析 | 第18页 |
2.4 进给运动联接装置运动分析 | 第18-19页 |
2.5 锥孔镗削辅助装置总体方案 | 第19-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锥孔镗削辅助装置的设计 | 第21-43页 |
3.1 锥孔镗削辅助装置初始参数的确定 | 第21页 |
3.2 镗刀杆组件的设计与建模 | 第21-28页 |
3.2.1 镗刀杆组件的结构设计 | 第21-23页 |
3.2.2 替换式刀杆选型 | 第23-24页 |
3.2.3 切削用量的选择 | 第24-25页 |
3.2.4 切削力的计算 | 第25-26页 |
3.2.5 镗杆组件弯曲变形计算 | 第26-28页 |
3.3 进给联接机构的设计 | 第28-32页 |
3.3.1 进给联接机构总体机构设计 | 第28页 |
3.3.2 可回转锥柄方案设计 | 第28-29页 |
3.3.3 可回转锥柄的相关计算 | 第29-32页 |
3.4 分度机构的设计 | 第32-34页 |
3.5 刀座组件和刹紧机构的设计 | 第34-41页 |
3.5.1 刀座组件和刹紧机构的设计方案 | 第34-35页 |
3.5.2 活动刀座与固定刀座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35页 |
3.5.3 定位轴与相关附件的设计 | 第35-36页 |
3.5.4 摩擦盘式刹紧机构的介绍 | 第36页 |
3.5.5 刹紧盘关键设计参数的计算 | 第36-39页 |
3.5.6 刹紧盘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39-40页 |
3.5.7 螺钉关键参数的校核 | 第40-41页 |
3.6 导向键的设计 | 第41-42页 |
3.7 锥孔镗削辅助装置的整体建模 | 第4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锥孔镗削辅助装置螺柱组的载荷分析与校核计算 | 第43-49页 |
4.1 螺柱组件的构成 | 第43页 |
4.2 锥孔镗削辅助装置简化承载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4.3 螺柱组的承载能力校核 | 第45-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锥孔镗削辅助装置关键部件力学特性和精度分析 | 第49-65页 |
5.1 ANSYS概述 | 第49页 |
5.2 镗刀杆组件静力学与精度分析 | 第49-54页 |
5.2.1 镗刀头组件静力学分析 | 第49-51页 |
5.2.2 镗刀杆组件的静力学与精度分析 | 第51-54页 |
5.3 进给联接组件力学性能分析 | 第54-56页 |
5.4 安装螺柱组力学性能分析及对整体定位精度的影响 | 第56-60页 |
5.5 锥柄的力学性能分析及对锥孔加工精度的影响 | 第60-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