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2.1 人力资源价值有关研究文献 | 第10-13页 |
1.2.2 员工激励有关研究文献 | 第13-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2.1 人力资源价值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1 人力资源价值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 | 第19-20页 |
2.1.3 人力资源权益理论 | 第20-21页 |
2.1.4 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 | 第21页 |
2.2 员工激励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员工激励 | 第21-22页 |
2.2.2 传统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激励方式 | 第23-25页 |
2.3 高新技术企业中员工激励方式 | 第25-27页 |
第3章 RCMJ公司员工激励现状分析 | 第27-40页 |
3.1 RCMJ公司概况 | 第27-30页 |
3.1.1 RCNJ公司介绍 | 第27页 |
3.1.2 RCMJ公司特点及员工特点 | 第27-30页 |
3.1.3 RCMJ公司组织框架 | 第30页 |
3.2 RCMJ公司员工激励现状 | 第30-33页 |
3.2.1 车间人员实施荣誉激励和增薪激励 | 第30-31页 |
3.2.2 销售人员实施增薪激励 | 第31-32页 |
3.2.3 技术研发人员实施负激励 | 第32页 |
3.2.4 管理人员实施培训激励和晋升激励 | 第32-33页 |
3.3 RCMJ公司员工激励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3-40页 |
3.3.1 激励成本占人力资源成本过小并激励不足 | 第33-35页 |
3.3.2 企业经营业绩与员工激励不同步增长 | 第35-36页 |
3.3.3 没有考虑实施股权激励 | 第36-38页 |
3.3.4 缺乏合理的晋升激励 | 第38页 |
3.3.5 激励分配不合理 | 第38-40页 |
第4章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的RCMJ公司员工激励方案设计 | 第40-55页 |
4.1 RCMJ公司人力资源的价值的计量 | 第40-46页 |
4.1.1 车间生产人员价值 | 第40-41页 |
4.1.2 销售人员价值 | 第41-42页 |
4.1.3 技术研发人员价值 | 第42-43页 |
4.1.4 管理人员价值 | 第43-46页 |
4.2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的RCMJ公司员工激励方案设计 | 第46-52页 |
4.2.1 各层次激励总额的确定 | 第46-47页 |
4.2.2 车间生产人员激励方案 | 第47-48页 |
4.2.3 销售人员价值激励方案 | 第48-49页 |
4.2.4 技术研发人员激励方案 | 第49-51页 |
4.2.5 管理人员激励方案 | 第51-52页 |
4.3 RCMJ公司激励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第52-55页 |
4.3.1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 第52页 |
4.3.2 完善培训制度 | 第52页 |
4.3.3 建立健全的组织保障 | 第52-53页 |
4.3.4 建立考核体系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5.2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