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4页 |
1.1 食用合成色素简介 | 第14-18页 |
1.1.1 食用合成色素现状 | 第14-15页 |
1.1.2 苋菜红的理化性质 | 第15页 |
1.1.3 食用合成色素的检测技术 | 第15-18页 |
1.2 壳聚糖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2.1 壳聚糖的基本性质 | 第18-19页 |
1.2.2 壳聚糖的改性与接枝 | 第19-20页 |
1.2.3 改性壳聚糖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3 微波在壳聚糖改性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4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改性壳聚糖的微波制备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2.1 主要仪器装置 | 第24-25页 |
2.2.2 主要试剂材料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3.1 改性壳聚糖的微波合成 | 第25-26页 |
2.3.2 改性壳聚糖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 第26页 |
2.3.2.1 元素分析(EA) | 第26页 |
2.3.2.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6页 |
2.3.2.3 热重分析(TGA) | 第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2.4.1 最佳合成条件的探讨 | 第26-32页 |
2.4.1.1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27-28页 |
2.4.1.2 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28-30页 |
2.4.1.3 摩尔比的选择 | 第30页 |
2.4.1.4 戊二醛用量的选择 | 第30-32页 |
2.4.2 DACTS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2.4.3 DACTS热重分析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硫脲改性壳聚糖的微波制各 | 第36-46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3.2.1 主要仪器装置 | 第37页 |
3.2.2 主要试剂材料 | 第37-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3.3.1 交联改性壳聚糖(GCTS)的微波合成 | 第38页 |
3.3.2 氯乙酸改性壳聚糖(CCTS)的微波合成 | 第38页 |
3.3.3 硫脲改性壳聚糖(TCCTS)的微波合成 | 第38页 |
3.3.4 硫脲改性壳聚糖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 第38-39页 |
3.3.4.1 元素分析(EA) | 第38页 |
3.3.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8-39页 |
3.3.4.3 热重分析(TGA) | 第3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3.4.1 最佳合成条件的探讨 | 第39-42页 |
3.4.1.1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40页 |
3.4.1.2 摩尔比的选择 | 第40-41页 |
3.4.1.3 氯乙酸用量的选择 | 第41-42页 |
3.4.2 TCCTS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3.4.3 TCCTS热重分析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46-66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4.2.1 主要仪器装置 | 第46-47页 |
4.2.2 主要试剂材料 | 第4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4.3.1 改性壳聚糖的制备 | 第47-48页 |
4.3.1.1 2,6-二氨基吡啶改性壳聚糖(DACTS)的制备 | 第47-48页 |
4.3.1.2 硫脲改性壳聚糖(TCCTS)的制备 | 第48页 |
4.3.2 静态吸附实验 | 第48-50页 |
4.3.2.1 pH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2.2 吸附动力学 | 第49页 |
4.3.2.3 等温吸附 | 第49页 |
4.3.2.4 吸附热力学 | 第49页 |
4.3.2.5 静态解吸及再生实验 | 第49-50页 |
4.3.3 动态吸附实验 | 第50页 |
4.3.3.1 动态吸附实验 | 第50页 |
4.3.3.2 动态解吸实验 | 第50页 |
4.3.4 Zeta电位分析 | 第50页 |
4.3.5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50-5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1-64页 |
4.4.1 静态吸附实验 | 第51-58页 |
4.4.1.1 苋菜红标准工作曲线 | 第51页 |
4.4.1.2 pH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1.3 吸附动力学 | 第52-55页 |
4.4.1.4 等温吸附 | 第55-56页 |
4.4.1.5 吸附热力学 | 第56-57页 |
4.4.1.6 静态解吸及再生实验 | 第57-58页 |
4.4.2 动态吸附实验 | 第58-61页 |
4.4.2.1 初始浓度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2.2 流速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 第59-61页 |
4.4.2.3 动态解吸实验 | 第61页 |
4.4.3 Zeta电位分析 | 第61-63页 |
4.4.3.1 DACTS Zeta电位分析 | 第61-62页 |
4.4.3.2 TCCTS Zeta电位分析 | 第62-63页 |
4.4.4 扫描电镜表面形态分析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饮料中苋菜红的分析检测 | 第66-74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66-67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66-67页 |
5.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5.3.1 样品预处理 | 第67页 |
5.3.2 预富集条件的确定 | 第67-68页 |
5.3.3 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68页 |
5.3.4 预富集-分光光度法 | 第68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8-72页 |
5.4.1 预富集参数的确定 | 第68-70页 |
5.4.1.1 富集方式及pH | 第68页 |
5.4.1.2 改性壳聚糖用量的确定 | 第68页 |
5.4.1.3 吸附流速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1.4 解吸流速的影响 | 第69-70页 |
5.4.1.5 溶液体积和富集倍数的确定 | 第70页 |
5.4.2 饮料中苋菜红的测定 | 第70-71页 |
5.4.2.1 两种方法测定饮料中苋菜红的对比 | 第70-71页 |
5.4.2.2 精密度测定 | 第71页 |
5.4.3 加标回收实验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6.1 结论 | 第74-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