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现代公民素养的培养与塑造 | 第13-23页 |
·现代公民素养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结构 | 第13-16页 |
·现代公民素养的内涵 | 第13-14页 |
·现代公民素养的基本要素 | 第14-15页 |
·现代公民素养的基本结构 | 第15-16页 |
·学生公民素养教育与现代公民的造就 | 第16-23页 |
·公民素养教育 | 第16-19页 |
·学生公民素养教育是培养与造就现代公民的基础工程 | 第19-20页 |
·公民素养教育内容在公民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 第20-23页 |
2 国内外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的发展状况分析 | 第23-37页 |
·主要发达国家在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选择方面的共通性 | 第23-26页 |
·政治性 | 第23-24页 |
·民族性 | 第24页 |
·世界性 | 第24-25页 |
·综合性 | 第25-26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发展的历史演进 | 第26-30页 |
·20 世纪80 年代——探索、起步阶段 | 第27页 |
·20 世纪90 年代——调整、发展阶段 | 第27-28页 |
·21 世纪至今——充实、提升阶段 | 第28-30页 |
·目前我国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不适配 | 第30-32页 |
·传公民素养教育内容的优化选择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制约 | 第32-34页 |
·现有教育内容未能充分涵盖公民素养应有的内容要求 | 第34-37页 |
3 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承续整合的基本要求 | 第37-45页 |
·继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良传统 | 第37-39页 |
·完整性 | 第37-38页 |
·全面性 | 第38页 |
·动态性 | 第38-39页 |
·吸收西方教育思想的有益成分 | 第39-41页 |
·坚持主流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 | 第39-40页 |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 第40页 |
·实现教育的国际接轨 | 第40页 |
·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 第40-41页 |
·反映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特点与要求 | 第41-45页 |
·反映市场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 第41-42页 |
·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 | 第42页 |
·与科技进步相适应 | 第42-43页 |
·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 第43-45页 |
4 不断完善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培养与造就现代公民 | 第45-71页 |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 第45-49页 |
·主体意识的内涵 | 第45-47页 |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 第47-49页 |
·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 | 第49-51页 |
·民主法治观念的内涵 | 第49页 |
·促进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 | 第49-51页 |
·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提升 | 第51-55页 |
·伦理道德观念的内涵 | 第51-52页 |
·实现学生伦理道德观念提升 | 第52-55页 |
·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 第55-58页 |
·民族精神的内涵 | 第55-56页 |
·加强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 第56-58页 |
·学生公共精神和公共参与能力的提高 | 第58-62页 |
·公共精神和公共参与能力的内涵 | 第58-59页 |
·促进学生公共精神与和公共参与能力的提高 | 第59-62页 |
·推学生传媒素养的造就 | 第62-66页 |
·传媒素养的内涵 | 第62页 |
·推进学生传媒素养的造就 | 第62-66页 |
·学生世界公民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意识的形成 | 第66-71页 |
·世界公民的内涵 | 第66-68页 |
·加快学生国际视野与责任意识的确立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