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网络研修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绪论 | 第14-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时代需求 | 第14页 |
·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 第14-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9-23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3页 |
2 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 | 第23-24页 |
·网络研修 | 第24-25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相关概述 | 第25-28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范畴 | 第25-26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来源 | 第26-28页 |
·网络研修模式相关概述 | 第28-32页 |
·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 | 第28-29页 |
·网络研修模式 | 第29-31页 |
·网络研修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作用 | 第31-32页 |
·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情境学习理论 | 第32-33页 |
·学习动机理论 | 第33-35页 |
3 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过程 | 第35-55页 |
·主流网络研修社区分析 | 第35-43页 |
·特点 | 第36-37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注程度 | 第37-42页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 | 第42-43页 |
·奥鹏网络研修社区平台模块分析 | 第43-47页 |
·个人首页 | 第43-44页 |
·个人工作室 | 第44-46页 |
·工作坊 | 第46-47页 |
·奥鹏教师培训网的功能分析 | 第47-49页 |
·个人空间 | 第47-48页 |
·教师工作坊 | 第48-49页 |
·学校社区 | 第49页 |
·区域社区 | 第49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过程 | 第49-55页 |
·感受网络熟悉社区 | 第50页 |
·课程学习参与研讨 | 第50-51页 |
·应用技术设计教学 | 第51-52页 |
·问题解决研修活动 | 第52页 |
·过程监控评价诊断 | 第52-53页 |
·跟进解决助力发展 | 第53-55页 |
4 网络研修社区的态度和因素问卷调查 | 第55-67页 |
·问卷设计 | 第55-56页 |
·问卷模块设计 | 第55页 |
·问卷维度设计 | 第55-56页 |
·试测 | 第56-58页 |
·问卷编制 | 第56-57页 |
·被试对象 | 第57页 |
·试测问卷数据处理 | 第57-58页 |
·正式调查 | 第58-61页 |
·研究对象 | 第58页 |
·项目分析 | 第58-59页 |
·因素分析 | 第59-60页 |
·信度分析 | 第60-61页 |
·被试人口特征 | 第61-63页 |
·网络研修模式需求调查分析 | 第63-67页 |
·教师对网络研修社区总体关注度 | 第63-65页 |
·不同属性的教师对网络研修模式需求分析 | 第65页 |
·网络研修社区认知调查 | 第65-67页 |
5.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网络研修模式构建 | 第67-85页 |
·项目导入阶段 | 第68-71页 |
·熟悉社区 | 第68-69页 |
·熟悉项目 | 第69-70页 |
·前测 | 第70-71页 |
·初始学习阶段 | 第71-72页 |
·技术应用阶段 | 第72页 |
·研修活动阶段 | 第72-78页 |
·问题表征 | 第74-75页 |
·假设生成 | 第75-76页 |
·实验检验 | 第76-78页 |
·概念和原理 | 第78页 |
·评价诊断阶段 | 第78-81页 |
·评价方式 | 第79-80页 |
·评价内容 | 第80-81页 |
·项目跟进阶段 | 第81-82页 |
·依靠学校推动研修常态化 | 第81页 |
·依托研修社区开展跟踪指导服务 | 第81-82页 |
·依靠学习共同体深化应用能力 | 第82页 |
·总结 | 第82-85页 |
6. 研究结论 | 第85-89页 |
·研究结论 | 第85-87页 |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过程 | 第85页 |
·网络研修模式的需求 | 第85-86页 |
·支持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网络研修模式 | 第86-87页 |
·创新点 | 第87页 |
·研究不足 | 第87-88页 |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102页 |
附录1:访谈提纲 | 第93-94页 |
附录2:试测问卷 | 第94-98页 |
附录3:正式问卷 | 第98-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