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蒙古族交响乐队作品创作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依据与研究价值意义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中外蒙古族交响乐创作的发展综述 | 第16-22页 |
第一节 中国蒙古族交响乐创作概述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当代蒙古国交响乐创作概述 | 第19-22页 |
上篇 永儒布(中国)作品研究 | 第22-71页 |
第二章 作品音乐语言的研究 | 第24-50页 |
第一节 主题旋律的构成 | 第24-28页 |
第二节 主题旋律的发展 | 第28-33页 |
第三节 节奏与节拍的特征 | 第33-38页 |
第四节 调式与调性的特征 | 第38-40页 |
第五节 和声的配置与设计 | 第40-48页 |
第六节 复调手法的应用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作品配器风格的研究 | 第50-67页 |
第一节 乐队编制 | 第50-51页 |
第二节 管弦乐分析法 | 第51-58页 |
第三节 特殊音色的运用 | 第58-61页 |
第四节 关于乐队织体 | 第61-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音乐形象与音乐思想 | 第67-71页 |
第一节 音乐形象 | 第67-69页 |
第二节 音乐思想 | 第69-71页 |
下篇 B·沙日布(蒙古)作品研究 | 第71-110页 |
第五章 创作技法的研究 | 第73-86页 |
第一节 核心音在纵向结构中的发展 | 第73-78页 |
第二节 核心音在横向结构中的进行 | 第78-79页 |
第三节 和声的结构与特征 | 第79-86页 |
小结 | 第86页 |
第六章 织体结构特征 | 第86-100页 |
第一节 复调织体 | 第87-88页 |
第二节 齐奏音型织体 | 第88-89页 |
第三节 微复调织体 | 第89-94页 |
第四节 主要音织体 | 第94-97页 |
第五节 声部束织体 | 第97-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管弦乐法技术分析 | 第100-108页 |
第一节 音色布局 | 第100-101页 |
第二节 音色对置与交替 | 第101-107页 |
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八章 风格与思想初探 | 第108-110页 |
第一节 传统里的现代 | 第108-109页 |
第二节 个性中的主流 | 第109-110页 |
结语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个人简历 | 第11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页 |
研究课题及奖项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