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鲜切割鱼制品中氯霉素与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状况 | 第10-13页 |
·渔药残留 | 第10-11页 |
·重金属残留 | 第11页 |
·农药残留 | 第11-13页 |
·有机物及其他化学品 | 第13页 |
·氯霉素的性质及检测方法 | 第13-17页 |
·氯霉素的性质 | 第13-14页 |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 第14-16页 |
·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重金属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重金属对水产品的危害 | 第17-18页 |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检测方法 | 第19页 |
·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氯霉素检测方法比较研究和重金属检测参数研究 | 第21-31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氯霉素的酶联免疫法检测 | 第22-23页 |
·标准曲线和检测限 | 第22页 |
·稳定性 | 第22页 |
·回收率 | 第22-23页 |
·氯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 第23页 |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 第23页 |
·稳定性 | 第23页 |
·回收率 | 第23页 |
·氯霉素的气相色谱法检测 | 第23-24页 |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 第23-24页 |
·稳定性 | 第24页 |
·回收率 | 第24页 |
·重金属的原子吸收检测 | 第24-25页 |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 第24-25页 |
·稳定性 | 第25页 |
·加标回收率 | 第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不同氯霉素检测方法比较结果 | 第25-27页 |
·重金属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结果 | 第27-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3 气相色谱法检测氯霉素的前处理条件优化研究 | 第31-4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气相色谱法前处理优化 | 第31-33页 |
·加标溶剂优化 | 第31-32页 |
·净化方法优化 | 第32页 |
·C_(18)柱活化过程优化 | 第32页 |
·C_(18)柱洗脱剂的选择 | 第32页 |
·衍生环境优化 | 第32页 |
·衍生温度优化 | 第32-33页 |
·优化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加标溶剂优化的结果 | 第33页 |
·净化方法优化的结果 | 第33-35页 |
·C_(18)柱活化方法的优化结果 | 第35-36页 |
·C_(18)柱洗脱剂选择结果 | 第36-37页 |
·衍生环境的优化结果 | 第37页 |
·衍生温度的优化结果 | 第37-38页 |
·衍生时间的优化结果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冷鲜切割草鱼制品中氯霉素和重金属含量检测 | 第40-49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冷鲜分割鱼肉制品检测 | 第41-42页 |
·冷鲜鱼制品中氯霉素的检测 | 第41页 |
·草鱼制品中重金属的检测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草鱼不同部位氯霉素和重金属含量比较 | 第42-43页 |
·草鱼不同批次氯霉素和重金属含量比较 | 第43-46页 |
·草鱼不同贮藏时间下氯霉素和重金属含量比较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5 结果与展望 | 第49-50页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研究创新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