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标准”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0 引言第14-22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理论意义第15页
     ·实践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研究方法路线与创新点第19-22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技术路线第20页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20-22页
1 地理教师专业化概述第22-31页
   ·概念界定第22-27页
     ·专业与专业化第22-23页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第23-25页
     ·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第25-27页
   ·理论基础第27-30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7页
     ·终身学习理论第27-28页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第28页
     ·职业动机理论第28-29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9-30页
   ·小结第30-31页
2 教师专业标准与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第31-42页
   ·我国《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第31-37页
     ·背景第31-34页
     ·理念第34页
     ·结构第34-36页
     ·评价第36-37页
   ·中外教师专业标准对比及启示第37-39页
     ·中外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第37-39页
     ·对我们的启示第39页
   ·教师专业标准与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第39-41页
     ·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第39-40页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依据第40页
     ·对地理教师进行评价的依据第40页
     ·对地理教师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第40-41页
   ·小结第41-42页
3 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以武汉市为例第42-61页
   ·教师专业标准下的我国地理教师的应然水平第42-54页
     ·专业态度第43-44页
     ·专业知识第44-49页
     ·专业能力第49-54页
   ·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然水平——以武汉市为例第54-60页
     ·武汉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简介第54页
     ·武汉市地理教师专业化调查结果统计第54-56页
     ·武汉市地理教师专业化调查结果分析第56-60页
   ·小结第60-61页
4 影响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第61-66页
   ·内在因素第61-63页
     ·地理教师个体的从业动机第61-62页
     ·地理教师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第62-63页
     ·地理教师的职业发展定位第63页
   ·外在因素第63-65页
     ·地理教师的社会地位第64页
     ·地理教师的报酬第64-65页
     ·地理教师的工作环境第65页
   ·小结第65-66页
5 “标准”背景下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第66-73页
   ·“学习——反思”模式概述第66-69页
     ·“学习——反思”模式的理论基础第66-67页
     ·“学习——反思”模式第67-69页
   ·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反思”模式第69-72页
     ·初任地理教师的“学习——反思”第70页
     ·合格地理教师的“学习——反思”第70-71页
     ·优秀地理教师的“学习——反思”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6 结论第73-75页
   ·结构解读,深化认识第73页
   ·地理解析,构建体系第73页
   ·实践调查,认识问题第73-74页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第74-75页
7 不足与展望第75-76页
   ·存在问题第75页
   ·前景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第79-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音乐文化传承的中学音乐教育研究--以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为例
下一篇:基于交互式“双板”教学系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