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关于人才分类培养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关于研究型大学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关于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的研究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分类培养 | 第17-18页 |
| ·组织与大学组织 | 第18-19页 |
| ·研究型大学 | 第19-20页 |
| ·教育学基础理论 | 第20-22页 |
| ·高等教育系统观 | 第20-21页 |
| ·高等教育人才成长规律 | 第21页 |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 ·组织学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 ·系统组织理论 | 第22页 |
| ·权变组织理论 | 第22-23页 |
| ·组织架构理论 | 第23-24页 |
| 3 国外研究型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组织模式:案例分析 | 第24-41页 |
| ·案例分析之一:美国哈佛大学人才人类培养的组织模式 | 第24-31页 |
| ·案例背景:哈佛大学人才分类培养三种教育理念 | 第24-25页 |
| ·案例分析:哈佛大学人才分类培养三院一体的组织结构 | 第25-31页 |
| ·案例分析之二:日本东京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组织模式 | 第31-38页 |
| ·案例背景:东京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目标和教育理念 | 第31-32页 |
| ·案例分析:东京大学成熟连贯的人才分类培养组织结构 | 第32-38页 |
| ·案例研究启示与总结 | 第38-41页 |
| ·把握宗旨,确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 第38页 |
| ·分类培养,优化设置学术组织结构 | 第38-39页 |
| ·深化改革,完善建设复杂且稳定的组织模式 | 第39-41页 |
| 4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组织模式:案例分析 | 第41-52页 |
| ·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组织模式的历史沿革 | 第41-42页 |
| ·案例分析之三:浙江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组织模式 | 第42-46页 |
| ·案例背景:浙江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目标及教育理念 | 第42页 |
| ·案例分析:浙江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组织结构 | 第42-44页 |
| ·人才培养创新组织模式:竺可桢学院 | 第44-46页 |
| ·案例分析之四:复旦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组织模式 | 第46-50页 |
| ·案例背景:复旦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目标及教育理念 | 第46-47页 |
| ·案例分析:复旦大学人才分类培养的组织结构 | 第47-48页 |
| ·人才分类培养创新组织模式:复旦学院 | 第48-50页 |
| ·案例研究评价与总结 | 第50-52页 |
| ·学术组织结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 第50页 |
| ·积极推进组织模式改革的试点 | 第50-51页 |
| ·组织设置有待完善,人才分类培养平台需要合理化构建 | 第51-52页 |
| 5 我国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改进的建议 | 第52-57页 |
| ·以学术权力为中心,激发学术组织活力 | 第52页 |
| ·以人才分类培养为目标,创新建立三大类人才培养组织机构 | 第52-55页 |
| ·以国情、校情为出发点,增强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与动态适应性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