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模糊修辞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17-21页 |
·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特点 | 第17-19页 |
·汉语修辞的基本要素 | 第17-18页 |
·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特点 | 第18-19页 |
·对外汉语视角的模糊修辞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汉英模糊修辞的相同点 | 第21-39页 |
·汉英模糊词汇 | 第21-30页 |
·汉英时间词的模糊现象 | 第23-26页 |
·汉英模糊限制语 | 第26-30页 |
·汉英模糊辞格 | 第30-35页 |
·比喻与simile & metaphor | 第30-31页 |
·夸张与hyperbole | 第31-32页 |
·拟人与personification | 第32-33页 |
·借代与metonymy | 第33页 |
·移就、拈连与transferred epithet,zeugma | 第33-35页 |
·汉英标点的运用 | 第35-37页 |
·汉英语音的模糊效果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汉英模糊修辞的不同点 | 第39-53页 |
·汉英语言形式的不同 | 第39-41页 |
·汉语模糊语言形式的特点 | 第39-41页 |
·英语模糊语言形式的特点 | 第41页 |
·汉英文化内涵的不同 | 第41-45页 |
·汉英语在意向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 第42-43页 |
·汉英语在意向习惯联想上的差异 | 第43-45页 |
·中西方心理机制的不同 | 第45-53页 |
·思维模式的差异 | 第45-50页 |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 第45-48页 |
·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 | 第48-50页 |
·审美趋向的差异 | 第50-53页 |
第五章 模糊修辞对以英语为母语学生的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53-59页 |
·注重培养学生汉语模糊修辞能力 | 第53-56页 |
·重视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模糊修辞能力 | 第56-59页 |
第六章 模糊修辞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第59-66页 |
·传统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 第59-60页 |
·模糊修辞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第60-66页 |
·创设情境,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 第60-63页 |
·文化对比归纳,突出汉语特性 | 第63-64页 |
·课堂过程交际化,促进师生互动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