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伦敦时期女高音歌剧咏叹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三、主要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四、写作框架和内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亨德尔的歌剧创作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意大利正歌剧 | 第14-16页 |
一、歌剧的兴起 | 第14-15页 |
二、意大利正歌剧的成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亨德尔的歌剧之旅 | 第16-19页 |
一、亨德尔的歌剧创作历程 | 第16-19页 |
1、汉堡时期(1703—1706) | 第16-17页 |
2、意大利时期(1706—1710) | 第17页 |
3、伦敦时期(1710—1745)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共性与个性 | 第19-22页 |
一、博采众长 | 第19-20页 |
二、不泥常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伦敦时期的歌剧咏叹调 | 第22-51页 |
第一节 亨德尔歌剧创作的兴衰 | 第22-24页 |
一、高昂的创作热情 | 第22-23页 |
二、《乞丐歌剧》的挑战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咏叹调的巴洛克风格 | 第24-26页 |
一、音色与音域 | 第24页 |
二、变化多端的旋法 | 第24-25页 |
三、亨德尔歌剧音乐语言的总体风格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各类女高音咏叹调 | 第26-51页 |
一、英雄性技巧性咏叹调 | 第26-36页 |
二、慢速抒情性哀诉咏叹调 | 第36-44页 |
三、田园咏叹调 | 第44-46页 |
四、愉快诙谐咏叹调 | 第46-51页 |
第三章 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处理 | 第51-55页 |
第一节 咏叹调的表现功能 | 第51-52页 |
一、咏叹调 | 第51页 |
二、女高音与阉人歌手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关于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 | 第52-55页 |
一、严格的速度、节拍,正确的声音概念 | 第52-53页 |
二、装饰音的演唱 | 第53-54页 |
三、单音的渐强渐弱及段落间的力度对比 | 第54页 |
四、跳进音程的演唱 | 第54页 |
五、朗诵调的演唱 | 第54页 |
六、关于Da capo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