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 ·名词宾语语义格教学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语料来源 | 第11页 |
| ·关于一些概念的确定 | 第11-18页 |
| ·关于格和语义格 | 第11-12页 |
| ·关于汉语的宾语及宾语语义格 | 第12-18页 |
| 第二章 汉语宾语语义格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 ·国内外名宾语义格本体研究的现状 | 第18-21页 |
| ·汉语语义格研究主要观点 | 第18页 |
| ·对宾语具体小类及非常规宾语的研究 | 第18-20页 |
| ·宾语语义类别研究 | 第20-21页 |
|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宾语语义方面的研究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名词宾语语义格考察 | 第23-40页 |
| ·关于常用动词 | 第23页 |
| ·对外汉语中的常用动词的宾语语义格考察 | 第23-24页 |
| ·留学生对汉语名词宾语格理解的准确率考察 | 第24-31页 |
| ·名宾语义格调查问卷及结果 | 第24-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名词宾语偏误分析 | 第31-40页 |
| ·偏误 | 第31页 |
| ·偏误与中介语 | 第31-32页 |
|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名宾偏误统计及分析 | 第32-36页 |
| ·偏误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 第四章 《博雅汉语》教材名宾语义格考察 | 第40-59页 |
| ·教材名宾语义格考察 | 第41-56页 |
| ·教材中生词表及课文中名宾语义格的考察 | 第41-54页 |
| ·课后语法点中动词+名宾语义格考察 | 第54页 |
| ·《博雅汉语》课后词语辨析中名宾语义格的考察 | 第54-55页 |
| ·《博雅汉语》副课文中的名宾语义格考察情况 | 第55-56页 |
| ·教材中动词带多类宾语语义格情况考察 | 第56页 |
| ·教材中名宾语义格复现考察 | 第56-58页 |
| ·从教材编写原则看《博雅汉语》的对于名宾语义格的编排情况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对外汉语名宾语义格的教学建议 | 第59-64页 |
| ·以教材为中心,注意适度扩展 | 第59页 |
| ·把握学生名宾语义格方面的认知特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 第59-61页 |
| ·了解语言文化差异有针对地进行教学 | 第59-60页 |
|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 第60-61页 |
| ·把握对外汉语教学的的几个特点 | 第61-64页 |
| ·汉语教学要注意实用性的原则 | 第61页 |
| ·规范性原则 | 第61-62页 |
| ·针对性原则 | 第62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62-64页 |
| 结语 | 第64-65页 |
| 注释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 1 | 第70-7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