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作曲法论文

金湘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s第4-7页
绪论第7-10页
 一、选题意义第7-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0页
第一章 技术层面的分析第10-46页
 第一节 旋律、节拍、节奏的特点第10-23页
  1、咏叹调式的旋律第10-13页
  2、宣叙调式的旋律第13-15页
  3、花腔式的旋律第15-17页
  4、吟诵式的旋律第17-18页
  5、多种调式旋律风格的综合运用第18-21页
  6、灵活多变的节奏节拍第21-23页
 第二节 调式调性及和声的运用第23-38页
  一、中国传统七声调式的运用第23页
  二、各种调式的综合运用第23-25页
  三、传统的以三度叠置和声的运用第25-30页
  四、五声性和声的运用第30-35页
  五、复合和声的运用第35-37页
  六、线性和声的运用第37-38页
 第三节 钢琴织体的写法第38-46页
  一、主复调结合性的织体第39-40页
  二、管弦乐式的钢琴织体第40-44页
  三、对民族乐器织体的模仿第44-46页
第二章 创作方法层面的分析第46-69页
 第一节 主题的发展手法第46-52页
  一、变化的重复第46-48页
  二、展衍式的发展第48-50页
  三、对比的发展第50-51页
  四、承递的发展第51-52页
 第二节 歌曲结构分析第52-57页
  一、变化分节歌的使用第53-54页
  二、单二部曲式的变化使用第54页
  三、再现单三部曲式变化的使用第54-55页
  四、多段体的使用第55-56页
  五、复三部曲式的运用第56-57页
 第三节 词曲关系分析第57-60页
  一、词曲结构分析第57-59页
  二、词曲音调关系分析第59-60页
 第四节 前奏、间奏、尾声的写作第60-65页
  一、前奏的写法第61页
  二、间奏的写法第61-64页
  三、尾声写法第64-65页
 第五节 衬词的运用第65-69页
第三章 金湘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第69-74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继承第70-71页
  一、"和"的音乐审美思想第70页
  二、对中国传统美学"空、虚、散、和、离"的运用第70-71页
 第二节 抽象化和具象化的音乐语言第71-72页
 第三节 对"民族性""时代性""个性"的认识第72-74页
结语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后记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赵季平《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创作研究
下一篇:音乐语境中的“事件”--初探谢嘉幸教授《音乐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