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行动者——农村教师 | 第11-13页 |
二、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何以可能——专业自主发展 | 第13-14页 |
三、被屏蔽的自主发展——倾听无声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选题依据与研究设计 | 第15-3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5-16页 |
(一) 自主发展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 第15页 |
(二) 社会急需了解被遮蔽的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三)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探求 | 第16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一) 我国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梳理 | 第17-21页 |
(二) 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的现存问题梳理 | 第21-26页 |
(三) 国外农村教师相关问题研究 | 第26-30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30-38页 |
(一)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30-32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三) 质化研究相关问题 | 第34-38页 |
第二章 一幅速写画:“他们”是谁?以及“我”是谁? | 第38-64页 |
一、五名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 第38-48页 |
(一) 五名教师生活的地方:松桦河镇 | 第38-45页 |
(二) 五名教师工作的地方:松桦河镇小学 | 第45-48页 |
二、五名农村教师的选择 | 第48-60页 |
(一) 全校唯一的男班主任:李帅老师 | 第51-52页 |
(二) 从无奈选择到割舍不下:姜晓梅老师 | 第52-55页 |
(三) 从代课教师到正式教师的心路历程:梁玉华老师 | 第55-57页 |
(四) 与“发明王”失之交臂:王俊平老师 | 第57-58页 |
(五) 非师范专业出身的骨干教师:祁炳丽老师 | 第58-60页 |
三、研究者的反思 | 第60-64页 |
(一) 研究者对自然身份的反思 | 第60-62页 |
(二) 研究者对专业身份的反思 | 第62-64页 |
第三章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形式:“自主发展”与“外界干预” | 第64-92页 |
一、“愿望”和“塑造”:两种基本形式的定义 | 第64-67页 |
二、“外分”与“内合”:两种基本形式的现实存在 | 第67-72页 |
(一) “合作学习”还是“小组学习”:源于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言 | 第67-70页 |
(二) “跟帮忙分不开”还是“依赖自身”:源于教师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 | 第70-72页 |
三、“为什么”:“自主发展”的背景因素分析 | 第72-92页 |
(一) “怎么用”和“自己想招儿”: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心理取向 | 第73-78页 |
(二) 从“韵语识字”到“生命化教育”: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社会制约.. | 第78-89页 |
(三) 教学需要“灵感”: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隐性动因 | 第89-92页 |
第四章 认识自己: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源 | 第92-119页 |
一、甜蜜与悲哀:农村教师的职业定位 | 第92-113页 |
(一) “班主任”:农村教师管理功能的突显 | 第93-97页 |
(二) “对得起”:农村教师的责任感来源 | 第97-100页 |
(三) “老师请您多费心”:农村教师的多重角色 | 第100-104页 |
(四) “老师也是人,不能什么都照顾到”:农村教师的职业价值远远超过个人价值 | 第104-107页 |
(五) “从没想过改行”:农村教师的职业规划 | 第107-111页 |
(六) “一个也别落下”:农村教师的职业追求 | 第111-113页 |
二、平凡:农村教师的自我定位 | 第113-119页 |
(一) “偶像”:农村教师的权威意识 | 第113-115页 |
(二) “身边走出的名师”:农村教师的归属感 | 第115-117页 |
(三) “蹲着看世界”:农村教师的自卑感 | 第117-119页 |
第五章 超越自己: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行动关照 | 第119-143页 |
一、情感与理智:李帅老师 | 第119-122页 |
(一) “爱过了头就是害” | 第120-121页 |
(二) “从高年级到低年级,一下子还不知道咋教了” | 第121-122页 |
二、科学与实用:姜晓梅老师 | 第122-129页 |
(一)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做” | 第122-124页 |
(二) “下班路上我们也说说学校的事” | 第124-127页 |
(三) “好老师得不仅知道怎么教,还得知道为什么这么教” | 第127-129页 |
三、传承与变革:梁玉华老师 | 第129-134页 |
(一) “要求越来越高” | 第129-131页 |
(二) “收入高了,地位却低了” | 第131-132页 |
(三) “经验是推动力?还是阻碍力?” | 第132-134页 |
四、共性与个性:王俊平老师 | 第134-138页 |
(一) “坚持标准,还是张扬个性?” | 第134-136页 |
(二) “有兴趣,就愿意做,就能做得好” | 第136-138页 |
五、同化与顺应:祁炳丽老师 | 第138-143页 |
(一) “看别人教是一回事,自己教是另外一回事” | 第138-139页 |
(二) “查缺补漏” | 第139-141页 |
(三) “跟着走也没什么不好” | 第141-143页 |
结语 | 第143-149页 |
一、研究发现 | 第143-147页 |
(一) 话语权的缺失直接导致农村教师的的沉默 | 第143-146页 |
(二) 专业自主发展是农村教师基于实用理性的选择 | 第146页 |
(三) 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被质疑 | 第146-147页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第147-148页 |
(一) 对照系统的相对缺失 | 第147-148页 |
(二) 研究对象的异源忽视 | 第148页 |
(三) 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 第148页 |
三、后续研究的构想 | 第148-149页 |
(一) 引进城市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对照维度 | 第148页 |
(二) 增加异源的研究对象 | 第148页 |
(三) 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70页 |
附录 | 第170-211页 |
后记 | 第211-21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其著作情况 | 第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