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论文

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第一节 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简述第13-16页
     ·国内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概况第13-16页
     ·国外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概况第16页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第16-17页
     ·本文的研究目标第16-17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7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有关说明第17-21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8页
     ·有关说明第18-21页
 第四节 1978年之前的大学语文教材概述第21-30页
     ·基本情况第21-22页
     ·此阶段教材的编写特点第22-30页
第二章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78—1996.5)第30-50页
 第一节 教材产生的背景第30-31页
 第二节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情况第31-47页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第33-37页
     ·内容体系的构成第37-39页
     ·选文编排体例第39-41页
     ·文选情况第41-47页
 第三节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特点第47-50页
     ·教材在课文编写上较为精细第48页
     ·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比较丰富第48-49页
     ·教材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古今中外兼及的特点第49页
     ·教材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第49-50页
第三章 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96.6—2008.12)第50-78页
 第一节 教材发展的背景第50-52页
     ·前期教材发展的背景第50-51页
     ·后期教材发展的背景第51-52页
 第二节 素质教育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96.6—2006.8)第52-67页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第53-57页
     ·内容体系的构成第57-60页
     ·选文编排体例第60-63页
     ·文选情况第63-67页
 第三节 素质教育后期的大学语文教材(2006.9—2008.12)第67-76页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第67-70页
     ·内容体系的构成第70-72页
     ·选文编排体例第72-74页
     ·文选情况第74-76页
 第四节 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特点第76-78页
     ·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特别丰富第76-77页
     ·教材在选文编排体例上灵活多样第77页
     ·选文古今中外兼及的特点十分突出第77页
     ·教材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第77-78页
第四章 案例研究:当前部分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材第78-121页
 第一节 有代表性的高校本科类教材第78-100页
     ·徐中玉和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第78-89页
     ·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第89-98页
     ·徐本与陈本之同异第98-100页
 第二节 有代表性的高职高专类教材第100-117页
     ·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二版)》第100-107页
     ·邓福田和陆玉团主编的《大学实用语文》第107-115页
     ·孙本与邓本之同异第115-117页
 第三节 上述两大类代表性教材之比较第117-121页
     ·两类教材的相同或大体相同之处第117-118页
     ·两类教材的不同之处第118-119页
     ·两类教材比较的现实意义第119-121页
第五章 基于1978年以后大学语文教材状况的思考第121-139页
 第一节 教材编写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绩第121-126页
     ·教材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了应有重视第121-122页
     ·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教材编写理念已逐步形成第122页
     ·单篇课文编写所含的基本内容较为明确有效第122-123页
     ·古今兼及的教材选文理念已经确立第123页
     ·教材编写走上了多元互补的发展之路第123-124页
     ·教材精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第124-125页
     ·教材编写具有集思广益、团队合作的良好传统和宝贵经验第125-126页
 第二节 教材编写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第126-139页
     ·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第126-133页
     ·改进建议第133-139页
第六章 结论第139-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6页
附录第156-228页
致谢第228-229页
个人简历及博士在读期间学术成果第229页

论文共2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
下一篇: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