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格栅对轿车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对格栅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对格栅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对格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2章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和方法介绍 | 第17-26页 |
2.1 流体流动及传热基本控制方程 | 第17-19页 |
2.1.1 流动基本控制方程 | 第17-19页 |
2.1.2 传热基本控制方程 | 第19页 |
2.2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2.2.1 离散方法 | 第19页 |
2.2.2 求解算法 | 第19-20页 |
2.2.3 离散格式 | 第20-21页 |
2.3 湍流模拟 | 第21-24页 |
2.3.1 雷诺时均法 | 第22-23页 |
2.3.2 近壁域流场处理 | 第23-24页 |
2.4 热传递模型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仿真条件研究及基础车型数值模拟 | 第26-44页 |
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3.2 网格划分 | 第28-30页 |
3.2.1 面网格的划分 | 第29页 |
3.2.2 体网格的划分 | 第29-30页 |
3.3 网格无关性印证 | 第30-31页 |
3.4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1-37页 |
3.4.1 外流场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1-32页 |
3.4.2 内流场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2-37页 |
3.5 基础车型上下格栅进气性能分析 | 第37-43页 |
3.5.1 速度场分析 | 第38-40页 |
3.5.2 温度场分析 | 第40-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进气格栅对风阻及机舱散热影响研究 | 第44-67页 |
4.1 计算工况 | 第44页 |
4.2 开口面积 | 第44-56页 |
4.2.1 高速工况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4.2.2 爬坡工况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4.2.3 怠速工况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4.3 格栅开口位置 | 第56-62页 |
4.3.1 上格栅位置变化 | 第56-59页 |
4.3.2 下格栅位置变化 | 第59-62页 |
4.4 格栅形式 | 第62-66页 |
4.4.1 格栅形式方案 | 第62页 |
4.4.2 格栅形式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主动进气格栅研究 | 第67-80页 |
5.1 主动进气格栅概述 | 第67-68页 |
5.2 主动进气格栅结构参数确定 | 第68-69页 |
5.3 主动进气格栅流场特性 | 第69-71页 |
5.3.1 风阻系数与开度关系 | 第69-70页 |
5.3.2 主动进气格栅速度场分析 | 第70-71页 |
5.4 格栅开度试验设计 | 第71-73页 |
5.5 主动进气格栅开度标定 | 第73-79页 |
5.5.1 空气流量标定分析 | 第74-76页 |
5.5.2 温度参数标定分析 | 第76-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0-82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80-8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