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V都不V”格式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0. 概述 | 第11-15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研究范围和语料 | 第14-15页 |
一、“V 都不 V”格式的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 | 第15-28页 |
·“V 都不V”格式的句法功能 | 第15-16页 |
·谓语功能 | 第15页 |
·状语功能 | 第15-16页 |
·定语功能 | 第16页 |
·独立作句法成分 | 第16页 |
·“V 都不V”中“V”的语义和语音特征 | 第16-23页 |
·“V”的特征 | 第16-22页 |
·“V”的单音性 | 第22-23页 |
·“V 都不V”格式的构式义 | 第23-28页 |
·构式语法研究 | 第23-24页 |
·“V 都不 V”的构式义 | 第24页 |
·“连+V 都不 V” | 第24-25页 |
·“一+V 都不 V” | 第25-26页 |
·“V 都不 V+一下/一眼/一声” | 第26-27页 |
·“连+V 都不 V+一下/一眼/一声/一句” | 第27-28页 |
二、“V 都不 V”格式的语用功能 | 第28-35页 |
·表层级性 | 第28-29页 |
·从底层到高层 | 第28页 |
·表达的程度可由浅而深或由深而浅 | 第28-29页 |
·表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 第29-31页 |
·欣赏和称赞的态度和语气 | 第29-30页 |
·抱怨和不满的态度和语气 | 第30页 |
·陈述的语气和态度 | 第30-31页 |
·“V 都不V”的语义语用特征 | 第31-35页 |
·主观性 | 第31-33页 |
·否定性 | 第33页 |
·描述性 | 第33-35页 |
三、“V 都不 V”的语篇功能 | 第35-43页 |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 第35-36页 |
·韩礼德与哈桑的语篇衔接、连贯理论 | 第35页 |
·胡壮麟的语篇衔接、连贯理论 | 第35页 |
·认知角度的语篇衔接、连贯理论 | 第35-36页 |
·“V 都不 V”格式的语篇功能 | 第36-43页 |
·“V 都不 V”格式的语篇衔接 | 第36-40页 |
·“V 都不 V”格式的语篇认知 | 第40-43页 |
四、“V 都不 V”格式和“V 也不 V”格式 | 第43-47页 |
·“也”、“都”的比较 | 第43页 |
·语义特征比较 | 第43-47页 |
·转折否定语义特征 | 第44页 |
·“V 也不 V”格式的选择语义特征 | 第44-47页 |
五、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