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陈叔宝的家世及生平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陈叔宝的家世 | 第11-15页 |
第二节 陈叔宝的生平 | 第15-23页 |
第二章 陈叔宝的思想 | 第23-30页 |
第一节 陈叔宝的儒家思想 | 第23-26页 |
第二节 陈叔宝的道家思想 | 第26-27页 |
第三节 陈叔宝的佛教思想 | 第27-30页 |
第三章 陈叔宝诗歌的内容特点 | 第30-43页 |
第一节 艳情诗 | 第30-35页 |
一 欢好诗 | 第30-33页 |
二 怨情诗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宴饮诗 | 第35-38页 |
第三节 边塞诗 | 第38-41页 |
第四节 咏物诗及其它诗歌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陈叔宝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技巧 | 第43-49页 |
第一节 陈叔宝诗歌绮艳明丽的风格 | 第43-46页 |
第二节 陈叔宝诗歌的艺术技巧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一:陈叔宝年谱 | 第53-74页 |
附录二:陈叔宝诗歌校注 | 第74-130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0-131页 |
后记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