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写作中教师书面反馈的特征及影响研究
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1.4.1 过程写作理论 | 第13-15页 |
1.4.2 互动假说 | 第15-18页 |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 第18-28页 |
2.1 反馈及反馈明晰度的定义 | 第18-20页 |
2.2 书面反馈的分类 | 第20-22页 |
2.3 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研究 | 第22-24页 |
2.4 教师书面反馈特征的研究 | 第24-28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28-3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3.2 研究方法及工具 | 第28-35页 |
3.2.1 教师批改的作文样本 | 第29-30页 |
3.2.2 反馈分类 | 第30-33页 |
3.2.3 问卷和访谈设计 | 第33-34页 |
3.2.4 反馈修改任务 | 第34-35页 |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35-39页 |
3.3.1 反馈形式的确定 | 第35-37页 |
3.3.2 数据收集 | 第37-38页 |
3.3.3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四、教师书面反馈的特征及成因 | 第39-55页 |
4.1 教师书面反馈的形式特征 | 第39-46页 |
4.1.1 纠错性反馈的特征 | 第40-42页 |
4.1.2 非纠错性反馈的特征 | 第42-46页 |
4.2 教师书面反馈的内容特征 | 第46-49页 |
4.3 教师书面反馈特征的成因 | 第49-55页 |
五、教师书面反馈对学生写作的即时影响 | 第55-78页 |
5.1 反馈形式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 第55-63页 |
5.1.1 反馈形式对错误订正、错误识别的影响 | 第56-60页 |
5.1.2 反馈形式对明晰度感知的影响 | 第60-63页 |
5.2 反馈明晰度对错误识别率和订正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5.3 错误类型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 第65-70页 |
5.3.1 错误类型对错误识别、错误订正的影响 | 第67-69页 |
5.3.2 错误类型对学生明晰度感知的影响 | 第69-70页 |
5.4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70-78页 |
5.4.1 学生对汉语写作的态度 | 第70-71页 |
5.4.2 学生对于教师书面反馈的态度 | 第71-74页 |
5.4.3 学生对教师书面反馈的处理和期望 | 第74-78页 |
六、结论 | 第78-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附录 | 第87-94页 |
后记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