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致谢言语行为的教学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9-10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第2章 致谢言语行为的结构和类型 | 第13-30页 |
2.1 致谢言语行为的内涵 | 第13页 |
2.2 致谢言语行为的行为结构 | 第13-23页 |
2.2.1 致谢主体 | 第14页 |
2.2.2 致谢意图 | 第14-15页 |
2.2.3 致谢言语行为的语言形式 | 第15-23页 |
2.3 致谢言语行为的话语形式类型 | 第23-30页 |
2.3.1 有标记致谢 | 第23-27页 |
2.3.2 无标记致谢 | 第27-30页 |
第3章 致谢语在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分布 | 第30-43页 |
3.1 汉语教学大纲的设定 | 第30-31页 |
3.1.1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设定 | 第30页 |
3.1.2 《HSK考试大纲》的设定 | 第30页 |
3.1.3 《HSK考试大纲》致谢标记的分级 | 第30-31页 |
3.2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致谢语调查 | 第31-41页 |
3.2.1 致谢语的数量统计 | 第31-34页 |
3.2.2 致谢语的情景分布 | 第34-36页 |
3.2.3 致谢语高频场合分析 | 第36-39页 |
3.2.4 致谢语话语形式统计 | 第39-41页 |
3.3 问题分析 | 第41-43页 |
第4章 留学生汉语致谢语的学习、使用调查 | 第43-74页 |
4.1 调查目的 | 第43页 |
4.2 调查对象 | 第43页 |
4.3 调查思路 | 第43-44页 |
4.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4-71页 |
4.4.1 基本情况 | 第44-46页 |
4.4.2 识别情况 | 第46-52页 |
4.4.3 选择情况 | 第52-56页 |
4.4.4 交际情况 | 第56-71页 |
4.5 问题分析 | 第71-74页 |
第5章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1 | 第79-86页 |
附录2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