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1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1.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 第10页 |
1.1.3 小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 第10-11页 |
1.2 小学高年级幸福教育专题教案设计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设计需要遵守的原则 | 第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4.1 幸福教育 | 第12-16页 |
1.4.2 幸福课程 | 第16-22页 |
1.4.3 教案设计 | 第22-24页 |
第2章 教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1 积极心理学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2.2 教案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2.2.1 社会学习理论 | 第25-27页 |
2.2.2 团体动力学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教案设计 | 第29-52页 |
3.1 教学内容 | 第29页 |
3.2 教学对象 | 第29页 |
3.3 教学难点 | 第29-30页 |
3.4 教学形式 | 第30页 |
3.5 教学方法 | 第30页 |
3.6 第一节乐观--希望的灯塔 | 第30-37页 |
3.6.1 设计理念 | 第30-31页 |
3.6.2 活动目标 | 第31页 |
3.6.3 活动重难点 | 第31页 |
3.6.4 活动准备 | 第31-32页 |
3.6.5 活动过程 | 第32-37页 |
3.6.6 活动总结 | 第37页 |
3.6.7 教学评价 | 第37页 |
3.7 第二节抗逆力--我是不倒翁 | 第37-44页 |
3.7.1 设计理念 | 第37-38页 |
3.7.2 活动目标 | 第38-39页 |
3.7.3 活动重难点 | 第39页 |
3.7.4 活动准备 | 第39页 |
3.7.5 活动过程 | 第39-43页 |
3.7.6 活动总结 | 第43页 |
3.7.7 教学评价 | 第43-44页 |
3.8 第三节宽恕--释放心灵 | 第44-52页 |
3.8.1 设计理念 | 第44-45页 |
3.8.2 活动目标 | 第45页 |
3.8.3 活动重难点 | 第45页 |
3.8.4 活动准备 | 第45页 |
3.8.5 活动过程 | 第45-50页 |
3.8.6 活动总结 | 第50页 |
3.8.7 教学评价 | 第50-52页 |
第4章 教学案例分析 | 第52-67页 |
4.1 乐观教学案例分析 | 第52-57页 |
4.1.1 案例背景 | 第52页 |
4.1.2 教学设想 | 第52-53页 |
4.1.3 情景描述 | 第53-55页 |
4.1.4 教学评析与反思 | 第55-57页 |
4.2 抗逆力教学案例分析 | 第57-62页 |
4.2.1 案例背景 | 第57-58页 |
4.2.2 教学设想 | 第58页 |
4.2.3 情景描述 | 第58-60页 |
4.2.4 教学评析与反思 | 第60-62页 |
4.3 宽恕教学案例分析 | 第62-67页 |
4.3.1 案例背景 | 第62页 |
4.3.2 教学设想 | 第62页 |
4.3.3 情景描述 | 第62-64页 |
4.3.4 教学评析与反思 | 第64-67页 |
第5章 教案设计的总体反思 | 第67-78页 |
5.1 小学高年级儿童幸福教育专题教案设计总结及反思 | 第67-70页 |
5.1.1 小学高年级儿童幸福教育专题教案设计总结 | 第67-68页 |
5.1.2 小学高年级儿童幸福教育专题教案设计反思 | 第68-70页 |
5.2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70-77页 |
5.2.1 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 第70-71页 |
5.2.2 教学素材选择的有效性 | 第71-72页 |
5.2.3 活动选择与安排的适宜性 | 第72-73页 |
5.2.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 第73-75页 |
5.2.5 教学语言设计的优化 | 第75-76页 |
5.2.6 教学评估的完善 | 第76-77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件一 儿童归因风格问卷 | 第83-86页 |
附件二 心理健康活动课评估表 | 第86-87页 |
附件三 教学效果评估访谈提纲(学生版) | 第87页 |
附件四 教学过程实录 | 第87-91页 |
附件五 教学课件摘选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