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2页 |
1.2.1 关于人才流失的国内外研究 | 第13-17页 |
1.2.2 主要的激励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1-22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2-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相关概念界定与现状调查 | 第24-34页 |
2.1 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中小民营企业 | 第24页 |
2.1.2 人才与人才流失 | 第24-26页 |
2.2 问卷调查 | 第26-29页 |
2.2.1 问卷设计 | 第26-27页 |
2.2.2 问卷调查 | 第27-28页 |
2.2.3 问卷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2.3 管理访谈 | 第29-31页 |
2.3.1 访谈目的 | 第29页 |
2.3.2 访谈流程 | 第29-31页 |
2.3.3 访谈注意事项 | 第31页 |
2.4 资料查阅 | 第31-32页 |
2.5 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总结 | 第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 第34-45页 |
3.1 人才流失原因整体分析 | 第34-39页 |
3.1.1 工作满意度分析 | 第34-37页 |
3.1.2 工作中最看重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3.2 保健因素方面 | 第39-41页 |
3.2.1 行业前景与公司规模 | 第39页 |
3.2.2 企业制度环境方面 | 第39-40页 |
3.2.3 薪酬福利方面 | 第40页 |
3.2.4 工作环境方面 | 第40-41页 |
3.2.5 职业稳定性 | 第41页 |
3.3 激励因素方面 | 第41-44页 |
3.3.1 领导与同事的认可 | 第42页 |
3.3.2 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 第42页 |
3.3.3 个人成长发展空间 | 第42-43页 |
3.3.4 权责的合理对等 | 第43页 |
3.3.5 个人的特长与职业兴趣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应对措施研究 | 第45-54页 |
4.1 整体思路 | 第45-46页 |
4.2 宏观层面 | 第46-49页 |
4.2.1 营造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 第46-47页 |
4.2.2 切实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 第47页 |
4.2.3 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 第47-48页 |
4.2.4 推动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转型升级 | 第48页 |
4.2.5 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开拓市场 | 第48页 |
4.2.6 努力改进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服务 | 第48-49页 |
4.2.7 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工作的领导 | 第49页 |
4.3 企业层面 | 第49-52页 |
4.3.1 提升管理素养 | 第49-50页 |
4.3.2 提升管理高度 | 第50页 |
4.3.3 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4.3.4 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4.3.5 不断管理反思与优化提升 | 第52页 |
4.4 员工层面 | 第52-53页 |
4.4.1 关注时政与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 第52页 |
4.4.2 培养发展的眼光 | 第52-53页 |
4.4.3 自主学习与提升 | 第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5.2 论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