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虚拟学习社区成员互动的知识建构效果分析--以《大数据与信息传播》课程讨论区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远程教育的发展第9-10页
        1.1.2 研究的现状第10-11页
    1.2 研究目标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3-14页
        1.4.2 弗兰德互动分析法第14页
        1.4.3 社会网络分析法第14页
        1.4.4 内容分析法第14页
    1.5 研究意义第14-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22页
        2.1.1 虚拟学习社区第16页
        2.1.2 成员互动第16-18页
        2.1.3 知识建构第18-22页
    2.2 知识建构的研究现状第22-26页
        2.2.1 国外知识建构的研究现状第22-24页
        2.2.2 国内知识建构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2.2.3 总结第25-26页
3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6-30页
    3.1 分布式认知理论第26页
    3.2 社会性建构主义理论第26-28页
    3.3 社会互动理论第28-30页
4 研究设计与实施第30-50页
    4.1 研究设计第30-45页
        4.1.1 研究目的第30页
        4.1.2 研究对象第30-34页
        4.1.3 主要研究方法第34-42页
        4.1.4 研究支撑平台-Coursera简介第42-45页
    4.2 研究实施第45-50页
        4.2.1 关系分析维度第45-46页
        4.2.2 内容分析维度第46-50页
5 研究结果分析第50-74页
    5.1 同步互动结果分析第50-52页
        5.1.1 矩阵分析第51页
        5.1.2 比率分析第51-52页
    5.2 异步互动结果分析第52-63页
        5.2.1 网络密度第52页
        5.2.2 网络距离第52-53页
        5.2.3 中心度第53-59页
        5.2.4 凝聚子群第59-63页
    5.3 知识建构效果分析第63-69页
        5.3.1 认知领域第66-68页
        5.3.2 情感领域第68-69页
    5.4 互动与知识建构的相关性第69-73页
        5.4.1 互动与认知领域知识建构相关性第69-72页
        5.4.2 互动与情感领域知识建构相关性第72-73页
    5.5 小结第73-74页
6 总结与反思第74-76页
    6.1 研究总结第74页
    6.2 研究反思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探究
下一篇:东亚权力变迁对台湾人身份认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