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天然香辛料简介 | 第10页 |
1.2 天然香辛料抑菌活性及机理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天然香辛料抑菌机理 | 第11页 |
1.2.2 主要香辛料抑菌活性 | 第11-15页 |
1.2.3 复合天然抗菌剂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4.1 香辛料提取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 | 第16页 |
1.4.2 香辛料提取物的脱色研究 | 第16页 |
1.4.3 香辛料提取物在酱油防腐中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第2章 香辛料提取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 | 第17-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1 香辛料和菌种 | 第17页 |
2.1.2 培养基 | 第17页 |
2.1.3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17-18页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8页 |
2.1.5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40页 |
2.2.1 各香辛料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筛结果 | 第20-22页 |
2.2.2 丁香、八角茴香、甘草、桂皮醇提物与水提物的复配试验 | 第22-26页 |
2.2.3 丁香、八角茴香、甘草、桂皮提取物的复配初步试验 | 第26-30页 |
2.2.4 丁香、八角茴香和甘草提取物复配的混料实验结果 | 第30-40页 |
2.3 小结 | 第40-41页 |
2.3.1 各香辛料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40页 |
2.3.2 丁香、八角茴香、甘草和桂皮提取物复配产物的抑菌活性 | 第40页 |
2.3.3 丁香、八角茴香和甘草提取物复配的混料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第3章 丁香和甘草提取物的脱色研究 | 第41-5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3.1.1 香辛料和菌种 | 第41页 |
3.1.2 培养基 | 第41页 |
3.1.3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41页 |
3.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1-42页 |
3.1.5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3.1.6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6页 |
3.2.1 活性炭和硅胶吸附对丁香和甘草提取物颜色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2 用C_(18)小柱吸附脱色试验结果 | 第45-54页 |
3.2.3 丁香和甘草洗脱液的抑菌效果 | 第54-56页 |
3.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甘草和丁香提取物在酱油防腐中的应用研究 | 第57-7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7-6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4.1.2 培养基 | 第57页 |
4.1.3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57-58页 |
4.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8页 |
4.1.5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0-76页 |
4.2.1 添加丁香和甘草提取物对酱油灭菌的影响 | 第60-63页 |
4.2.2 添加甘草和丁香提取物对灭菌后密封储存7天酱油的影响 | 第63-67页 |
4.2.3 添加甘草和丁香提取物对灭菌后密封储存15天酱油的影响 | 第67-71页 |
4.2.4 添加甘草和丁香提取物对酱油开盖后储存的影响 | 第71-76页 |
4.3 小结 | 第76-77页 |
4.3.1 甘草和丁香提取物和苯甲酸钠对生抽酱油的防腐抑菌效果 | 第76页 |
4.3.2 甘草和丁香提取物对老抽酱油的防腐抑菌效果 | 第76-7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页 |
5.2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