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1.1 自尊 | 第11-15页 |
| 1.1.1 自尊的概念 | 第11-12页 |
| 1.1.2 自尊的类型 | 第12-13页 |
| 1.1.3 自尊的作用 | 第13-14页 |
| 1.1.4 自尊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 1.1.5 自尊的改变 | 第15页 |
| 1.2 团体辅导对中职生自尊的影响 | 第15-20页 |
| 1.2.1 团体辅导概念 | 第15-16页 |
| 1.2.2 团体辅导的理论 | 第16-17页 |
| 1.2.3 团体辅导的价值 | 第17-18页 |
| 1.2.4 自尊与团体辅导 | 第18-20页 |
| 2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 2.1 中职生自尊的问题和干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 2.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2.2.1 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 2.2.2 实践意义 | 第21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21-31页 |
| 3.1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 3.2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 3.3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3.4 研究方法 | 第23-31页 |
| 3.4.1 研究程序 | 第23页 |
| 3.4.2 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 3.4.3 无关变量控制 | 第24-25页 |
| 3.4.4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 第25-30页 |
| 3.4.5 团体辅导方案专家效度检验 | 第30-31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31-38页 |
| 4.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 4.1.1 中职生的自尊的现状 | 第31页 |
| 4.1.2 自尊水平在单亲家庭等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分析 | 第31-35页 |
| 4.2 团体辅导效果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 4.2.1 实验组I、实验组II和控制组在实验前的差异比较 | 第35-36页 |
| 4.2.2 实验组I前后测差异比较 | 第36页 |
| 4.2.3 实验组II、控制组前后测差异比较 | 第36-37页 |
| 4.2.4 实验组I、实验组II、控制组后测差异比较 | 第37页 |
| 4.3 团体成员的主观报告反馈 | 第37-38页 |
| 5 讨论 | 第38-44页 |
| 5.1 团体辅导对于中职生自尊水平的影响 | 第38-39页 |
| 5.1.1 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 | 第38-39页 |
| 5.2 影响中职生自尊的主要因素 | 第39-43页 |
| 5.2.1 家庭因素对自尊水平的影响 | 第39-41页 |
| 5.2.2 学校因素的影响 | 第41-42页 |
| 5.2.3 个人因素的影响 | 第42-43页 |
| 5.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3-44页 |
| 5.3.1 团体辅导过程中对自尊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 第43页 |
| 5.3.2 被试的代表性存在不足 | 第43-44页 |
| 6 结论 | 第44页 |
| 7 建议 | 第44-47页 |
| 7.1 重视家庭教育 | 第44-45页 |
| 7.2 转变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 | 第45页 |
| 7.3 重视个人因素的影响 | 第45-46页 |
| 7.4 将团体辅导作为提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 第51-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