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问题缘起:倾听世界的声音 | 第8-9页 |
·研究对象:MayDay Group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本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本研究文献来源综述 | 第10页 |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MayDay Group的文献研究 | 第12-59页 |
·MayDay Group概述 | 第12-20页 |
·MayDay Group剪影 | 第12页 |
·时空的重组:MayDay Group的历史素描 | 第12-14页 |
·MayDay Group的名称的由来 | 第14页 |
·MayDay Group的行动理念 | 第14-15页 |
·MayDay Group的组织构成 | 第15-17页 |
·MayDay Group的运行机制 | 第17-18页 |
·MayDay Group的成员 | 第18-20页 |
·MayDay Group的学术文献研究 | 第20-56页 |
·MayDay Group座谈会的文献综述 | 第20-34页 |
·穿越时空的记录:1993年第一届MayDay Group座谈会实况 | 第22-34页 |
·分析:始于提问的反思 | 第34页 |
·MayDay Group学术期刊(ACT电子期刊)文献综述 | 第34-53页 |
·分析:ACT电子期刊的特征 | 第53-56页 |
·分析与小结:MayDay Group的学术关注 | 第56-59页 |
第三章 MayDay Group的访谈 | 第59-96页 |
·访谈的设计与目的 | 第59-60页 |
·对MayDay Group两位创始人的访谈 | 第60-74页 |
·对Thomas A.Regelski的访谈 | 第60-68页 |
·对Terry Gates的访谈 | 第68-74页 |
·对MayDay Group成员的访谈 | 第74-88页 |
·对David Elliott的访谈 | 第74-76页 |
·对八位MayDay Group成员的访谈 | 第76-83页 |
·中国学者眼中的MayDay Group——对刘沛教授的访谈 | 第83-88页 |
·他者眼中的MayDay Group——对Jeffrey Martin的访谈个案 | 第88-90页 |
·分析与小结 | 第90-9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96-102页 |
·对MayDay Group的多角度解读 | 第96-100页 |
·音乐教育哲学之视角 | 第96-97页 |
·批判理论之视角 | 第97-99页 |
·交往理性之视角 | 第99-100页 |
·讨论——对我国音乐教育可能的启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7页 |
附录 | 第117-189页 |
附录1:历届MayDay Group座谈会纵览 | 第117-129页 |
附录2:我与Thomas Regelski的通信 | 第129-152页 |
附录3:我与Terry Gates的通信 | 第152-165页 |
附录4:我与Elliott的通信 | 第165-169页 |
附录5:我与八位MayDay Group成员的通信 | 第169-186页 |
附录6:我与Jeffrey Martin的通信 | 第186-189页 |
人名索引 | 第189-192页 |
术语索引 | 第192-193页 |
致谢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