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导论第15-39页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8页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8-33页
    三、研究内容第33-35页
    四、研究方法第35-37页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第37-39页
第一章 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教学的技术逻辑第39-60页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第39-47页
        一、信息技术的本质及其功能第39-43页
        二、关于技术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第43-45页
        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价值意蕴第45-47页
    第三节 教育的属性及其技术逻辑第47-50页
        一、教育质的规定性与教育的技术属性第47-48页
        二、教育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相伴相生第48-49页
        三、教育的需求与技术的“适者生存”第49-50页
    第三节 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第50-60页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第51-55页
        二、信息技术推进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第55-60页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历史演进和逻辑内涵第60-80页
    第一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第60-63页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影响的“起步”阶段第60-61页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的“应用”阶段第61页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步融合的“整合”阶段第61-62页
        四、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阶段第62-63页
    第二节 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历史与现实第63-69页
        一、近代信息技术辅助思政课教学阶段第63-64页
        二、计算机课件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阶段第64页
        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探索阶段第64-69页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进程的分析与思考第69-74页
        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基本经验和启示第69-71页
        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第71-74页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内涵第74-80页
        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构架第74-76页
        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依据第76-80页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和资源建设第80-100页
    第一节 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建构第80-87页
        一、教材的特点与教材的体系逻辑第80-82页
        二、问题的结构与教学的问题逻辑第82-84页
        三、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及其基本内容第84-87页
    第二节 研发基于积件思想的思政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第87-92页
        一、教育信息资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第88-89页
        三、积件思想与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第89-92页
    第三节 思政课积件式优质资源的研发程序和应用模式第92-100页
        一、思政课积件式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程序第92-98页
        二、思政课积件式数字化教学软件系统的应用模式第98-100页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数据集成和模式建构第100-126页
    第一节 建造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思政课数据集成中心系统第100-111页
        一、数据挖掘理论与思政课数据集成中心系统的建造逻辑第100-104页
        二、数据挖掘的进化历程与思政课数据集成中心系统的技术路径第104-107页
        三、数据挖掘的步骤与思政课数据集成中心系统的运行模式第107-111页
    第二节 构建基于数据集成中心系统的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第111-120页
        一、构建思政课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的逻辑基础第111-113页
        二、思政课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第113-115页
        三、思政课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第115-120页
    第三节 创设基于连接式模式的专兼职融合的教学团队第120-126页
        一、网络环境下思政课“融合式连接团队”创设的基础第120-122页
        二、网络环境下思政课“融合式连接团队”的基本内容第122-125页
        三、网络环境下创设思政课“融合式连接团队”的价值第125-126页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展望第126-145页
    第一节 关于高校思政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第126-133页
        一、思政课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课件边界的混淆第126-128页
        二、向技术学习与用技术学习两种技术观的冲突第128-131页
        三、教学目标体系中内容、方法和技术的融合观第131-133页
    第二节 “微课”: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第133-139页
        一、“微课”作为思政课教学系统和结构优化的教育资源第133-134页
        二、“微课”作为当前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信息源和影响源第134-135页
        三、“微课”作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技术路径第135-137页
        四、思政课“微课”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第137-139页
    第三节 “慕课”: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深化第139-145页
        一、教学理念 :“以教师为中心”抑或“以学生为中心”?第140-141页
        二、“慕课”:思政课教学改革“逆序创新”的教育模式第141-142页
        三、“慕课”是师资资源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第142-143页
        四、思政课“慕课”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及其前景展望第143-145页
结语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6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160-162页
后记第162-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纯电动扒渣车的总体设计与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下一篇:某轿车车身NVH性能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