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瞬时副词及其习得状况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7-8页 |
二、研究成果综述 | 第8-11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语料来源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现代汉语瞬时副词的范围和分类 | 第12-23页 |
第一节 瞬时副词的界定 | 第12-18页 |
一、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 | 第12-13页 |
二、时点瞬时义和时段瞬时义 | 第13-15页 |
三、瞬时副词的三种瞬时义 | 第15-18页 |
第二节 瞬时副词的范围和分类 | 第18-23页 |
一、瞬时副词的范围 | 第18-21页 |
二、瞬时副词的分类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瞬时副词的句法、语义功能 | 第23-36页 |
第一节 瞬时副词的句法功能 | 第23-28页 |
一、瞬时副词充当状语 | 第23-26页 |
二、瞬时副词单用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瞬时副词的语义功能 | 第28-36页 |
一、瞬时副词的语义特征 | 第28-31页 |
二、瞬时副词的时体特征 | 第31-33页 |
三、客观瞬时义与主观瞬时义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瞬时副词习得偏误及瞬时副词教学分析 | 第36-52页 |
第一节 瞬时副词的偏误类型 | 第36-43页 |
一、遗漏偏误 | 第36-38页 |
二、误加偏误 | 第38-39页 |
三、错序偏误 | 第39-41页 |
四、误代偏误 | 第41-43页 |
第二节 瞬时副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 第43-48页 |
一、母语产生的负迁移 | 第44页 |
二、目的语的负迁移影响 | 第44-47页 |
三、学习策略因素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有关瞬时副词的教学 | 第48-52页 |
一、教学原则 | 第48-50页 |
二、瞬时副词的教学方法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