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民间故事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民间故事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第13-19页 |
·民间故事的定义与分类 | 第13页 |
·民间故事的价值与地位 | 第13-14页 |
·民间故事适用于二语学习的特征 | 第13-14页 |
·民间故事的价值 | 第14页 |
·民间故事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 | 第14-16页 |
·民间故事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 第14-15页 |
·民间故事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 | 第15-16页 |
·民间故事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可行性 | 第16-19页 |
·民间故事的趣味性与学习者学习兴趣相契合 | 第16页 |
·民间故事语言的平民化与学生学习汉语语言发展特点相契合 | 第16-19页 |
第三章 民间故事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 第19-29页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 | 第19-20页 |
·生理特点 | 第19页 |
·心理特点 | 第19-20页 |
·认知特点 | 第20页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民间故事教学 | 第20-23页 |
·现实性故事与虚幻性故事的教学 | 第21-22页 |
·神话童话故事的教学 | 第22页 |
·动物寓言故事的教学 | 第22-23页 |
·民间故事教学的基本特点 | 第23-25页 |
·趣味性 | 第23-24页 |
·知识性 | 第24页 |
·任务性 | 第24-25页 |
·竞争性 | 第25页 |
·民间故事教学的原则 | 第25-27页 |
·精讲多练原则 | 第26页 |
·学生心理引导原则 | 第26页 |
·语言交际性培养原则 | 第26页 |
·第一与第二语言对比原则 | 第26页 |
·教材选用适切性原则 | 第26-27页 |
·教材选用的趣味性原则 | 第27页 |
·民间故事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 第27页 |
·民间故事文化与学生语言教学 | 第27-29页 |
·学生语言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第27-28页 |
·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中国民间故事融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案例 | 第29-37页 |
·教学分析 | 第29-31页 |
·学习环境分析 | 第29页 |
·教材《葫芦娃的故事》简析 | 第29-30页 |
·教学需求分析 | 第30页 |
·教学目标分析 | 第30-31页 |
·教学内容分析 | 第31页 |
·教学案例设计 | 第31-32页 |
·课堂教学组织 | 第31-32页 |
·课堂教学传递 | 第32页 |
·课堂教学管理 | 第32页 |
·计划实施 | 第32-3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民间故事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 | 第37-45页 |
·民间故事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推广 | 第37页 |
·民间故事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积极意义 | 第37-38页 |
·母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性 | 第38-39页 |
·民间故事用于教学的内容设计要统筹规划 | 第39页 |
·民间故事课堂教学的组织原则 | 第39-41页 |
·全体性原则 | 第40页 |
·目的性原则 | 第40页 |
·交际性原则 | 第40-41页 |
·创造性原则 | 第41页 |
·教材在语言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第41-43页 |
·教材的重要性 | 第41-42页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教材建设(编写)的紧迫性 | 第42-43页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教材建设的趋势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