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话语标记词“对了”的话语功能和词汇化历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8页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语料及语料处理第10页
   ·研究概况第10-18页
     ·话语标记理论第10-14页
     ·词汇化理论第14-16页
     ·“对了”与话语标记“对了”第16-18页
第一章 话语标记词“对了”第18-25页
   ·“对了3”是话语标记第19-23页
   ·“对了3”是词第23-24页
   ·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话语标记词“对了”的分类第25-29页
   ·形式方面第25页
   ·语体方面第25-26页
   ·前后语篇的关联性方面第26-28页
     ·触发类话语标记词“对了”第26页
     ·突发类话语标记词“对了”第26-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话语标记词“对了”的功能和意义第29-34页
   ·话语标记词“对了”的功能第29-32页
     ·提示功能第29-30页
     ·话题转换功能第30-31页
     ·话题扩展功能第31-32页
   ·话语标记词“对了”的程序性意义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话语标记词“对了”的词汇化研究第34-43页
   ·话语标记词“对了”的演变历程第34-39页
     ·“对了”的来源:表示正确的“对”+“了”第34-35页
     ·“对了”发展第二阶段:表示赞同第35-36页
     ·“对了”发展的第三阶段:新信息的延伸第36-37页
     ·“对了”发展的第四阶段:“触发类”话语标记的出现第37页
     ·“对了”发展的第五阶段:“突发类”话语标记的出现第37-38页
     ·话语标记词“对了”词汇化过程的特点第38-39页
   ·话语标记词“对了”的形成机制第39-42页
     ·语言内部运动变化机制第39-40页
     ·关联理论、语用推理机制和规约化第40-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结语第43-45页
   ·文章观点第43页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43-44页
   ·有待解决的问题第44-45页
引用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后记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克兰汉语阅读课常用测试方法作用研究
下一篇:新旧HSK考试大纲对比研究与全项应试辅导--以旧HSK(基础)和新HSK(4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