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第一节 有关"看"字的研究 | 第19-24页 |
一、论文及专著中的"看"字研究 | 第19-21页 |
二、词典中的"看"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带"看"的口语语块的研究 | 第24-28页 |
一、论文及专著中的带"看"口语语块的研究 | 第24-26页 |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看"类的口语语块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动词"看"的语义、句法特点 | 第28-45页 |
第一节 动词"看"的义项及句法表现 | 第28-42页 |
一、看_1表示"视觉活动"义,即"使视线接触人或物" | 第28-30页 |
二、看_2表"探访、访问、探望"义 | 第30-31页 |
三、看_3表"诊治、治疗"义 | 第31-32页 |
四、看_4表示"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义 | 第32-35页 |
五、看_5表示"认为"义 | 第35-36页 |
六、看_6表示"对待、当做"义 | 第36-37页 |
七、看_7表示"决定于、取决于、根据"义 | 第37-39页 |
八、看_8表示"提示"义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动词"看"的性质和句法特点 | 第42-45页 |
第四章 "看"的语义网络及其演化的认知理据 | 第45-61页 |
第一节 一词多义及其认知理据 | 第45-47页 |
第二节 "看"的语义网络及其演化 | 第47-59页 |
一、看_1(视线接触人或物)→看_2(探望、访问) | 第48-51页 |
二、看_1(视线接触人或物)→看_4(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 | 第51-53页 |
三、看_4(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看_5(认为) | 第53-54页 |
四、看_5(认为)→看_6(对待、当做) | 第54-56页 |
五、看_4(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看_7(决定于、取决于、根据) | 第56-57页 |
六、看_1(视线接触人或物)→看_8(提示) | 第57-5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别看"句式研究 | 第61-86页 |
第一节 "别看"的使用类别与词汇化考察 | 第61-69页 |
一、"别看_1"和"别看_2"的比较 | 第61-63页 |
二、"别看_2"的词性判定 | 第63-65页 |
三、"别看"的各种用法的词汇化考察 | 第65-69页 |
第二节 "别看"复句的三个平面分析 | 第69-86页 |
一、"别看"复句的语表特征 | 第69-79页 |
二、"别看"复句的语里特征 | 第79-84页 |
三、"别看"复句的语值特征 | 第84-86页 |
第六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看" | 第86-98页 |
第一节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看"类口语语块的分析 | 第86-89页 |
一、结构类型分类 | 第86-87页 |
二、意义类型分类 | 第87-88页 |
三、言语功能类型 | 第88-89页 |
第二节 "看"类口语语块在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考察 | 第89-98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89-90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90页 |
三、问卷设计说明 | 第90-92页 |
四、数据收集和整理 | 第92页 |
五、结果的统计以及数据的分析 | 第92-96页 |
六、结论 | 第96-98页 |
结语 | 第98-102页 |
附录1: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看" | 第102-105页 |
附录2:调查问卷 | 第105-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