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对青少年德育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一 导言第9-13页
 (一)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1、理论意义第9页
  2、现实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12页
  1、国外研究的著作及文章第10页
  2、国内的研究第10-12页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第12-13页
二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的理论内容第13-28页
 (一) 道德讨论策略第13-21页
  1、道德讨论策略的产生和形成第13-15页
  2、道德讨论的方法第15-17页
  3、道德讨论策略的效果第17-19页
  4、道德讨论策略的局限性第19-21页
 (二) 公正团体策略第21-28页
  1、公正团体策略的产生和形成第21-25页
  2、公正团体策略的实施和评定第25-26页
  3、公正团体策略的作用第26-28页
三 当前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第28-32页
 (一) 德育目标知行脱节,缺乏层次性和有效性第28-29页
 (二) 德育内容空洞、浮夸,无法解决青少年的现实需求第29-30页
 (三) 德育方法单一、肤浅,忽视青少年的主体性第30-31页
 (四) 德育途径封闭、孤立,缺乏有效的整合和互通第31-32页
四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第32-48页
 (一) 调整德育目标,切实提高德育目标内涵的科学性第32-35页
  1、德育目标应体现思想品德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第32-33页
  2、德育目标应体现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第33-34页
  3、提高德育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34-35页
 (二) 完善德育内容,为德育内容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第35-40页
  1、德育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第35-37页
  2、挖掘隐性德育资源,加强德育隐性课程建设第37-40页
 (三) 转换德育方法,激发德育动力第40-43页
  1、民主互动法,培养青少年自律道德第40-41页
  2、情境体验法,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角色承担机会第41-43页
 (四) 扩大德育途径,优化育人氛围第43-48页
  1、改善社会环境,增强德育的渗透力第44-45页
  2、建立家庭道德培养机制,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第45-46页
  3、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创设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第46-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注释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54页
谢辞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路径研究
下一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