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基于心理契约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导论第10-13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1页
   ·研究的主体思路及框架第11-12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4页
   ·心理契约研究综述第13-21页
     ·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第13-14页
     ·心理契约的内容第14-16页
     ·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第16-18页
     ·心理契约的形成第18-19页
     ·心理契约的违背第19-21页
   ·心理契约与职业生涯管理关系研究第21-24页
3. 理论基础第24-29页
   ·社会交换与公平理论第24页
   ·需要层次理论第24-25页
   ·人性假设理论第25-26页
   ·职业选择理论第26页
     ·个性与职业相匹配理论第26页
     ·职业锚理论第26页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第26-29页
     ·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第27页
     ·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第27-29页
4 基于心理契约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构建第29-38页
   ·心理契约特点与职业生涯管理特征的比较第29-31页
     ·心理契约的特点第29-30页
     ·职业生涯管理的特征第30页
     ·心理契约与职业生涯管理的共同特征第30-31页
   ·依据心理契约的类型特征划分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第31-34页
     ·职业选择体验期(20-25 岁)第32页
     ·职业生涯早期(25-30 岁)第32-33页
     ·职业生涯中期(30-50 岁)第33-34页
     ·职业生涯后期(50 岁至退休)第34页
   ·基于心理契约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第34-38页
5 基于心理契约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实施第38-44页
   ·选择体验期真实交流形成心理契约第38-39页
     ·客观招聘形成合理的期望第38-39页
     ·进行入职培训明晰心理契约内容第39页
   ·早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调整心理契约第39-40页
   ·中期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促使心理契约转变第40-41页
     ·前中期促使心理契约从交易型向平衡型转变第40页
     ·后中期促使心理契约从平衡型向关系型转变第40-41页
   ·后期实施退休计划完成心理契约EAR 循环第41页
   ·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41-44页
     ·坚持公平性和动态性原则第41-42页
     ·设置多重职业发展通道第42页
     ·进行有效沟通和全面的评估反馈第42-43页
     ·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配合第43-4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4页
   ·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知识型员工的全面薪酬激励研究
下一篇:二元经济转换下的非公有制企业与高校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