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7-10页 |
·问题的缘起 | 第7页 |
·选题意义 | 第7-10页 |
2.文献回顾 | 第10-19页 |
·国外有关母语词汇联想研究 | 第10-12页 |
·母语者反应类型“组合—聚合的转变” | 第10-11页 |
·母语者对不同词性、词频词反应的差异 | 第11-12页 |
·国外有关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联想研究 | 第12-17页 |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心理词典 | 第12-13页 |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ESL)反应类型的转变 | 第13-14页 |
·词频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ESL)词汇联想反应的影响 | 第14-17页 |
·词性对ESL反应类型的影响 | 第17页 |
·关于汉语的词汇联想研究 | 第17-19页 |
3.实验研究 | 第19-23页 |
·实验假设: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3页 |
·实验设计: | 第19页 |
·本文涉及的操作性定义 | 第19-20页 |
·被试: | 第2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分类标准 | 第21-22页 |
·词汇熟悉度量表的等级描述和分级标准 | 第21-22页 |
·词汇联想测验的反应类型的分类标准 | 第22页 |
·施测过程 | 第22页 |
·实验设备 | 第22-23页 |
4.实验结果 | 第23-32页 |
·聚合反应 | 第23-25页 |
·组合反应 | 第25-27页 |
·语音反应 | 第27-30页 |
·无关反应 | 第30-32页 |
5.讨论 | 第32-38页 |
·语言水平对反应类型的影响 | 第32-34页 |
·词汇熟悉度对反应类型的影响 | 第34-37页 |
·词性对反应类型的影响 | 第37-38页 |
6.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 第38-39页 |
7.本文的进步与不足 | 第39-40页 |
8.小结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词汇联想测验刺激词 | 第45-46页 |
附录一:词汇联想实验用刺激词(初级) | 第45页 |
附录二:词汇联想实验用刺激词(中级)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