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6-13页 |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6-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名词解释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12页 |
·研究范围和限制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激励的定义 | 第13页 |
·激励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 第14-15页 |
·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 第15-16页 |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 第16-17页 |
·期望理论(The Expectancy Theory) | 第17-18页 |
·ERG理论(Existence,Relatedness,and Growth Theory) | 第18-19页 |
·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 第19-20页 |
·激励对企业的内涵 | 第20页 |
·激励因素的研究 | 第20-22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2-39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22页 |
·研究架构 | 第22页 |
·研究工具 | 第22-36页 |
·公交驾驶员激励因素问卷的内容设计 | 第22-25页 |
·公交驾驶员激励因素调查问卷(量表)的设计 | 第25-27页 |
·信度分析 | 第27-29页 |
·效度分析 | 第29-32页 |
·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分析 | 第32-36页 |
·抽样设计与调查的实施 | 第36-39页 |
·调查的主体 | 第36页 |
·抽样方法 | 第36-38页 |
·问卷的回收 | 第38页 |
·问卷的处理 | 第38-39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9-65页 |
·基本资料分析 | 第39-41页 |
·性别 | 第39页 |
·年龄 | 第39页 |
·驾龄 | 第39-40页 |
·学历 | 第40页 |
·婚姻状况 | 第40-41页 |
·激励因素分析 | 第41-58页 |
·激励因素总体评价 | 第41-42页 |
·激励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42页 |
·各激励因素项目分析 | 第42-45页 |
·影响激励因素的个人属性 | 第45-58页 |
·开放式问题的分析 | 第58-65页 |
·驾驶员工作行为激励 | 第58-63页 |
·激励的方式 | 第63页 |
·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63-6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5-69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建议 | 第66-68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一 | 第71-73页 |
附录二 | 第73-78页 |
附录三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