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9页 |
| ·苹果酸—乳酸发酵的酿造学意义 | 第13-14页 |
| ·降酸作用 | 第13页 |
| ·增加细菌学稳定性 | 第13页 |
| ·风味修饰 | 第13-14页 |
| ·降低色度 | 第14页 |
| ·细菌可能引起的葡萄酒病害 | 第14页 |
| ·苹果酸—乳酸发酵代谢机理 | 第14-18页 |
| ·苹果酸-乳酸发酵生化反应机理 | 第14-16页 |
| ·苹果酸-乳酸菌对葡萄酒中有机酸的代谢 | 第16-18页 |
| ·影响苹果酸—乳酸菌在葡萄酒中生存与生长的因素 | 第18-22页 |
| ·葡萄酒的理化特性与组成 | 第18-20页 |
| ·酿造工艺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 第21-22页 |
| ·酒类酒球菌特性 | 第22-23页 |
| ·酒球菌属的建立 | 第22页 |
|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的特征 | 第22-23页 |
| ·苹果酸—乳酸发酵的生产操作 | 第23-25页 |
| ·自然诱导 | 第23-24页 |
| ·人工接种 | 第24页 |
| ·乳酸菌的抑制与MLF 的终止 | 第24-25页 |
| ·发酵动力学 | 第25-27页 |
| ·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25-26页 |
| ·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 | 第26页 |
| ·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 | 第26-27页 |
| ·流加技术在菌体的高密度培养中的应用 | 第2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酒类酒球菌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 第29-40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 ·菌种 | 第30-31页 |
| ·培养基 | 第31-32页 |
| ·培养方法 | 第32页 |
|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 ·酒类酒球菌在不同培养基的生长特性 | 第33-35页 |
| ·酒类酒球菌最佳培养基的确定及其优化 | 第35-37页 |
| ·在番茄汁培养基中的培养 | 第37-38页 |
| ·验证正交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摇瓶发酵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40-45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菌株 | 第40页 |
| ·培养基 | 第40页 |
| ·培养方法 | 第40页 |
| ·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 ·培养温度的影响 | 第41页 |
| ·pH 值的影响 | 第41-42页 |
| ·转速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种龄的影响 | 第43页 |
| ·接种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酒类酒球菌的批式培养动力学 | 第45-54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9页 |
| ·菌株 | 第45页 |
| ·培养基 | 第45页 |
| ·培养方法 | 第45-46页 |
| ·分析方法 | 第46-49页 |
| ·培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 ·培养动力学模型 | 第49-50页 |
| ·动力学方程求解策略 | 第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 ·动力学模型比较及参数估计 | 第50-52页 |
|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酒类酒球菌的批式流加培养特性 | 第54-61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 ·菌株 | 第54页 |
| ·培养基 | 第54页 |
| ·培养方法 | 第54-55页 |
| ·分析方法 | 第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 ·ATB 培养基中的批式流加培养 | 第55-56页 |
| ·MRS 培养基中的批式流加培养 | 第56页 |
| ·番茄汁培养基的批式流加培养 | 第56-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酒类酒球菌对葡萄酒环境的适应性 | 第61-66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 ·菌株 | 第61页 |
| ·培养基 | 第61页 |
| ·培养方法 | 第61页 |
| ·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 ·pH 值 | 第62-63页 |
| ·酒精含量 | 第63页 |
| ·二氧化硫(SO_2) | 第63-64页 |
| ·该酒类酒球菌对葡萄酒的苹乳转化效果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
| 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