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 第18-24页 |
第一节 体现能力本位教育高职教学体系的特征 | 第18-21页 |
一、教学系统从封闭转向开放 | 第18-19页 |
二、教学实现从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 第19页 |
三、教学过程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由教学转向实践共同体 | 第19-20页 |
四、教学改革从工具型向反思型转变 | 第20-21页 |
五、教学体系具有动态性 | 第21页 |
第二节 体现能力本位教育高职教学目标的定位 | 第21-22页 |
一、学生的分析 | 第21页 |
二、职业的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体现能力本位教育高职教学体系的设计 | 第22-24页 |
一、分组式教学设计方法 | 第22-23页 |
二、教学重心式设计方法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CAD/CAM专业教育现状 | 第24-29页 |
第一节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CAD/CAM专业教育的发展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CAD/CAM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一、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 | 第26页 |
二、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 | 第26-27页 |
三、课程设置与专业能力要求脱节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湖南信息职院CAD/CAM专业逆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 第29-57页 |
第一节 逆向工程技术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 第29-37页 |
一、逆向工程技术及其价值 | 第29-32页 |
二、逆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意义 | 第32-34页 |
三、逆向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启动 | 第34-37页 |
第二节 逆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 第37-47页 |
一、逆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 第37-42页 |
二、逆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 | 第42-47页 |
第三节 逆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 第47-57页 |
一、采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 | 第47-50页 |
二、建设逆向工程技术课程教材 | 第50-51页 |
三、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 第51-54页 |
四、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 第54-57页 |
第四章 湖南信息职院逆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成效与改进建议 | 第57-66页 |
第一节 逆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成效 | 第57-61页 |
一、确定逆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第57-58页 |
二、建设了逆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 第58页 |
三、加大投入,改善了教学基本条件 | 第58-59页 |
四、加强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 第59-60页 |
五、人才培养的效果 | 第60-61页 |
第二节 逆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 | 第61-66页 |
一、课程体系要更加突出实用性、针对性、适应性、先进性 | 第61-62页 |
二、加大相关逆向工程技术的精品课程建设 | 第62-64页 |
三、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