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8页 |
1.3 论文组织架构 | 第8-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企业激励机制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第13-21页 |
2.1 激励机制理论 | 第13-14页 |
2.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3页 |
2.1.2 亚当斯公平理论 | 第13页 |
2.1.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2.2 国内企业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 | 第14-16页 |
2.2.1 海尔的OEC模式 | 第14-15页 |
2.2.2 三九集团的激励方案 | 第15-16页 |
2.2.3 华为“获取分享制”案例解析 | 第16页 |
2.3 国外企业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 | 第16-18页 |
2.3.1 微软公司的激励机制 | 第16-17页 |
2.3.2 谷歌公司的激励机制 | 第17-18页 |
2.3.3 松下集团的激励机制 | 第18页 |
2.4 国内外企业激励机制的启示 | 第18-21页 |
2.4.1 国内企业激励机制的启示 | 第18-19页 |
2.4.2 国外企业激励机制的启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A企业员工激励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1-31页 |
3.1 B集团与A企业简介 | 第21-22页 |
3.1.1 B集团简介 | 第21页 |
3.1.2 A企业简介 | 第21-22页 |
3.2 A企业激励机制现状 | 第22-27页 |
3.2.1 问卷调查 | 第22-23页 |
3.2.2 调研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3.3 A企业激励机制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3.3.1 物质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27页 |
3.3.2 缺乏有效的非物质激励 | 第27-28页 |
3.3.3 激励形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 | 第28-29页 |
3.4 A企业激励机制问题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3.4.1 绩效考核体系流于形式导致激励措施公平性不足 | 第29页 |
3.4.2 非物质激励激励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3.4.3 非员工导向的激励措施未起到正向作用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完善A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31-41页 |
4.1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原则 | 第31-32页 |
4.1.1 物质激励为主体原则 | 第31页 |
4.1.2 目标结合原则 | 第31-32页 |
4.1.3 按需激励原则 | 第32页 |
4.2 A企业激励机制改进措施 | 第32-41页 |
4.2.1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 第32-35页 |
4.2.2 健全物质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 第35-38页 |
4.2.3 实现激励措施差异化 | 第38-39页 |
4.2.4 实行股权激励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