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韩国留学生汉语口语非交界停顿现象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3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1.2 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1.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1.4 研究待解决的问题 | 第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停顿本体研究 | 第14-15页 |
1.2.2 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停顿研究 | 第15-16页 |
2 研究设计 | 第16-2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1 停顿 | 第16页 |
2.1.2 非交界性停顿 | 第16-17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2.3 数据采集 | 第18-19页 |
2.3.1 测试语料 | 第18-19页 |
2.3.2 语音录制 | 第19页 |
2.3.3 反馈问卷 | 第19页 |
2.3.4 数据测量与处理 | 第19页 |
2.4 .研究步骤 | 第19-21页 |
3 研究数据分析 | 第21-37页 |
3.1 中级韩国留学生非交界停顿 | 第21-28页 |
3.1.1 听辨 | 第21-22页 |
3.1.2 实验语音分析 | 第22-28页 |
3.2 高级韩国留学生非交界停顿 | 第28-32页 |
3.2.1 听辨 | 第28-29页 |
3.2.2 实验语音分析 | 第29-32页 |
3.3 反馈问卷 | 第32页 |
3.4 中高级学生数据对比 | 第32-35页 |
3.4.1 词汇性停顿 | 第32-34页 |
3.4.2 形态性与计划性停顿 | 第34-35页 |
3.5 中韩学生数据对比 | 第35-37页 |
4 问题总结及对策 | 第37-42页 |
4.1 影响韩国留学生非交界停顿因素 | 第37-39页 |
4.1.1 语言因素 | 第37页 |
4.1.2 学习者因素 | 第37-38页 |
4.1.3 教师因素 | 第38页 |
4.1.4 教材因素 | 第38-39页 |
4.2 减少非交界停顿策略 | 第39-42页 |
4.2.1 学生方面 | 第39页 |
4.2.2 教师教学方面 | 第39-41页 |
4.2.3 教材方面 | 第41-42页 |
5 结语 | 第42-4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5.2 优点和不足 | 第42-43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