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历史材料选择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7-8页 |
(一) 史料 | 第7页 |
(二) 历史材料 | 第7-8页 |
二、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0页 |
(一) “历史材料”引入教学的研究状况概述 | 第8-9页 |
(二) 课堂教学中历史材料选择研究状况概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课堂教学中历史材料选择的问题 | 第11-22页 |
一、以教材为依据 | 第11-16页 |
(一) 替教材的表述做注解 | 第11-12页 |
(二) 为教材的观点作印证 | 第12-14页 |
(三) 从“迷信教材”到“抛弃材料” | 第14-16页 |
1.教材内容的缺失 | 第14页 |
2.教材观点的“逆反” | 第14-15页 |
3.教材辅助材料无视 | 第15-16页 |
二、以教师的主观性为依据 | 第16-19页 |
(一) “野史”材料的乱用 | 第16-17页 |
(二) 正史材料的误用 | 第17-18页 |
(三) 价值取向的选择 | 第18-19页 |
三、脱离学生的学习需要 | 第19-22页 |
(一) 数量过多 | 第19-20页 |
(二) 超越认知 | 第20-21页 |
(三) 材料无趣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课堂教学中历史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 第22-27页 |
一、历史材料的复杂 | 第22-23页 |
(一) 既多又少的历史材料 | 第22页 |
(二) 形式多样的历史材料 | 第22页 |
(三) 主观性强的历史材料 | 第22-23页 |
二、历史材料进入中学历史课堂的条件 | 第23-24页 |
(一) 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 第23页 |
(二) 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 | 第23-24页 |
(三) 具有教育意义 | 第24页 |
三、历史材料进入中学历史课堂的意义 | 第24-27页 |
(一) 补白和超越历史教材 | 第24-25页 |
(二) 弥补史料为教学材料的缺陷 | 第25页 |
(三) 打造“真正”的历史课堂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中历史材料选择的原则和策略 | 第27-38页 |
一、课堂教学中材料选择的原则 | 第27-28页 |
(一) 真实性 | 第27页 |
(二) 多样性 | 第27-28页 |
(三) 适切性 | 第28页 |
二、课堂教学中材料选择的策略 | 第28-36页 |
(一) 选择补白材料的策略 | 第28-30页 |
1.基本要求 | 第28页 |
2.主题一:补白历史史实的缺位 | 第28-29页 |
3.主题二:补白历史理解的空白点 | 第29-30页 |
(二) 选择多样性材料的策略 | 第30-33页 |
1.基本要求 | 第30-31页 |
2.主题一:从材料的物理特征角度 | 第31-32页 |
3.主题二:从历史解释角度 | 第32-33页 |
(三) 选择适切性材料的策略 | 第33-36页 |
1.基本要求 | 第33页 |
2.主题一:故事与思维的结合 | 第33-34页 |
3.主题二:历史和当下时空结合 | 第34-36页 |
三、课堂教学中材料选择要注意的问题 | 第36-38页 |
(一) 形成“尊疑、重据”的基本意识 | 第36页 |
(二) 具备历史材料搜集和辨析的方法 | 第36-37页 |
(三) 以大量的阅读作为自己正确选择史料的前提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