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大陆、台湾中学地理教材比较研究--以初中世界地理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 第9-19页 |
1.2.1 地理教材比较研究综述 | 第9-17页 |
1.2.2 教材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3 研究现状评析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 第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3.2 创新点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地理教材 | 第21页 |
2.1.2 社会性别 | 第21页 |
2.1.3 性别角色 | 第21页 |
2.1.4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性别图式理论 | 第22页 |
2.2.2 社会性别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地理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社会性别的两岸地理教材比较 | 第24-49页 |
3.1 两岸初中地理课程与教材概况 | 第24-27页 |
3.1.1 两岸初中地理课程设置 | 第24页 |
3.1.2 两岸初中地理教材概况 | 第24-27页 |
3.2 教材中不同性别人物频度分析 | 第27-39页 |
3.2.1 图像系统 | 第27-35页 |
3.2.2 课文系统 | 第35-39页 |
3.3 教材中人物社会性别角色分析 | 第39-49页 |
3.3.1 职业分工 | 第39-43页 |
3.3.2 活动场景 | 第43-44页 |
3.3.3 能力表现 | 第44-49页 |
第4章 成因分析与编写建议 | 第49-57页 |
4.1 教材中社会性别角色偏差的原因 | 第49-51页 |
4.1.1 客观原因 | 第49-50页 |
4.1.2 主观原因 | 第50-51页 |
4.2 对教材修编的建议 | 第51-57页 |
4.2.1 突破传统性别观念,强化性别平等观念 | 第51页 |
4.2.2 提高编者意识,在教材中渗透性别平等 | 第51-56页 |
4.2.3 将性别平等纳入教材审定,给予政策支持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7-6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