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选题理由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歌剧《伤逝》概述 | 第10-19页 |
第一节 歌剧创作背景 | 第10-12页 |
一、创作的基石——小说原著简介 | 第10页 |
二、由小说到歌剧的升华 | 第10-11页 |
三、歌剧《伤逝》的影响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伤逝》剧情及结构布局分析 | 第12-19页 |
一、剧情故事梗概 | 第12-15页 |
二、歌剧《伤逝》的创作特征 | 第15-19页 |
第二章 涓生人物形象探析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小说中的形象刻画 | 第19-22页 |
第二节 歌剧中的角色塑造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涓生艺术形象特征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涓生主要唱段分析及其心路历程 | 第25-44页 |
第一节 初春的向往——咏叹调《她夺走了我的心》 | 第25-29页 |
一、音乐形态 | 第25-28页 |
二、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盛夏的激情——二重唱《紫藤花》 | 第29-33页 |
一、音乐形态 | 第29-31页 |
二、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寒秋的萧瑟——咏叹调《金色的秋光》 | 第33-37页 |
一、音乐形态 | 第33-36页 |
二、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 | 第36-37页 |
第四节 严冬的凄凉——咏叹调《刺向我心头的一把利剑》 | 第37-44页 |
一、音乐形态 | 第37-40页 |
二、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