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语方言处置范畴比较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9页
        1.1.1 汉语方言研究的走向第12-16页
        1.1.2 研究热点和选题依据第16-19页
    1.2 研究现状第19-26页
        1.2.1 共时汉语处置式研究第19-22页
        1.2.2 历时汉语处置式研究第22-24页
        1.2.3 汉语方言处置式研究第24-26页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26-28页
        1.3.1 研究理论第26-27页
        1.3.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8-31页
        1.4.1 研究目的第28-29页
        1.4.2 研究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汉语方言的处置义第31-47页
    2.1 处置式的界定第31-39页
        2.1.1 “把”的词性和作用第31-34页
        2.1.2 “把”字句和处置式第34-36页
        2.1.3 如何理解“处置式”第36-39页
    2.2 处置式的语义类型第39-45页
        2.2.1 处置义处置式第40-41页
        2.2.2 致使义处置式第41-42页
        2.2.3 遭受义处置式第42-43页
        2.2.4 对待义处置式第43-44页
        2.2.5 命名义处置式第44-45页
    2.3 处置式的语用意义第45-47页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第47-90页
    3.1 处置标的层次类型第47-65页
        3.1.1 处置标的地域分布第47-62页
        3.1.2 处置标的类型分布第62-63页
        3.1.3 处置标的方言分布第63-65页
    3.2 复合处置标第65-77页
        3.2.1 复合处置标的地域分布第65-73页
        3.2.2 复合处置标的结构类型第73-75页
        3.2.3 复合处置标的产生机制第75-77页
    3.3 多标记现象第77-90页
        3.3.1 多处置标记的方言第77-88页
        3.3.2 多标记的语用差异第88-90页
第四章 方言处置式的变换句式第90-105页
    4.1 受事前置型:NP_受+V+X_(其他成分)第90-95页
        4.1.1 句式结构第90-91页
        4.1.2 句法要求第91-95页
    4.2 动词谓语型:(NP_施)+V+NP_受+X_(其他成分)第95-98页
        4.2.1 句式结构第95-96页
        4.2.2 句法要求第96-98页
    4.3 复指代词型:(NP_受)+(NP_施)+V+Pro_(复指代词)+X_(其他成分)第98-101页
        4.3.1 句式结构第98-100页
        4.3.2 句法要求第100-101页
    4.4 几种变换句式的地理分布特点第101-105页
        4.4.1 地理分布第101-104页
        4.4.2 分布特点第104-105页
第五章 汉语方言的处置式第105-124页
    5.1 共同语处置式的结构特点第105-107页
    5.2 方言中处置式的结构特点第107-109页
    5.3 处置式的结构类型第109-114页
        5.3.1 一般处置式第109页
        5.3.2 复指代词型处置式第109-111页
        5.3.3 “上古式”处置式第111页
        5.3.4 套合式处置式第111-113页
        5.3.5 否定处置式第113-114页
    5.4 方言处置式的类型学分析第114-118页
        5.4.1 处置式的宾语类型第114-116页
        5.4.2 处置式的语义混合类型第116-118页
    5.5 处置式强度等级第118-119页
    5.6 汉语方言处置式与被动式的相互关系第119-124页
        5.6.1 共标现象第119-120页
        5.6.2 共标原因第120-124页
第六章 汉语方言处置式和处置标的历时发展第124-146页
    6.1 处置式的起源第124-126页
    6.2 处置式发展的不同阶段第126-129页
        6.2.1 唐宋时期第126-128页
        6.2.2 元明清时期第128-129页
    6.3 处置式的复杂化趋势第129-132页
        6.3.1 宾语类型复杂化第129-130页
        6.3.2 谓语部分复杂化第130页
        6.3.3 “S把O”的出现第130-132页
        6.3.4 其他方面的复杂化第132页
    6.4 处置式的发展动因第132-134页
    6.5 汉语处置标的演化路径第134-136页
    6.6 个案分析——以丹江话“给”的功能及语义演变为例第136-146页
第七章 结语第146-154页
    7.1 基本认识第146-148页
        7.1.1 关于方言的处置式第146页
        7.1.2 关于方言的处置标第146-147页
        7.1.3 关于方言处置式和处置标的历时演变第147-148页
    7.2 不足之处第148-150页
        7.2.1 关于处置式分类第148页
        7.2.2 关于研究的方法第148-149页
        7.2.3 关于解释的深度第149-150页
    7.3 几点思考第150-154页
        7.3.1 关于研究内容第150-151页
        7.3.2 关于研究方法第151-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5-186页
致谢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19-1949年汉语新词语研究
下一篇:阿拉伯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