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策略研究--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一)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 第11页 |
(二)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 第11-12页 |
(三)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二、教学衔接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4-17页 |
(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14-15页 |
(二) 结构主义教学论 | 第15-16页 |
(三) 知识掌握的阶段理论 | 第16页 |
(四)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6-17页 |
三、 国内外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一)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二)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三) 小结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一) 文献法 | 第24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24页 |
(三) 数据分析法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6-42页 |
一、 地理教师教学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6-32页 |
(一)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26页 |
(二)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衔接的现状调查 | 第26-28页 |
(三)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衔接的现状调查 | 第28-29页 |
(四) 初高中地理教学不衔接的原因 | 第29-32页 |
二、 中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地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2-38页 |
(一) 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现状调查 | 第32-34页 |
(二) 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现状调查 | 第34-36页 |
(三) 中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地理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三、 初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衔接分析 | 第38-42页 |
(一) 知识之间的递进性逐渐明显 | 第39-40页 |
(二) 教材的理论性增强 | 第40页 |
(三)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对策 | 第42-48页 |
一、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衔接对策 | 第42-44页 |
(一) 建立一个坡度较缓的衔接平台 | 第42页 |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 第42-43页 |
(三) 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 第43页 |
(四) 注重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衔接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二、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衔接对策 | 第44-48页 |
(一) 重视教学衔接任务 | 第44-45页 |
(二) 重视衔接内容的教学设计 | 第45页 |
(三) 增强开发课外资源的能力 | 第45页 |
(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 第45-46页 |
(五) 结合课程标准掌握难易程度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8-52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49页 |
三、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