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GDJ绩效管理现状诊断与优化改进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图表清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SGGDJ绩效管理的现状描述 | 第21-33页 |
2.1 SGGDJ绩效管理的改革背景 | 第21-26页 |
2.1.1 绩效考核方案的总体思路 | 第21-22页 |
2.1.2 绩效考核方案的显著特点 | 第22-23页 |
2.1.3 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 | 第23-25页 |
2.1.4 绩效考核的等级评定 | 第25-26页 |
2.2 SGGDJ绩效管理的实施状况 | 第26-32页 |
2.2.1 启动了组织绩效动态管理工作方案 | 第26-28页 |
2.2.2 启动了员工绩效考核细则 | 第28-30页 |
2.2.3 启动了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2.2.4 启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SGGDJ绩效管理的问题诊断 | 第33-47页 |
3.1 绩效管理问题诊断的理论工具 | 第33-37页 |
3.1.1 平衡计分卡的内涵简介 | 第34-35页 |
3.1.2 平衡计分卡的主要功能 | 第35-36页 |
3.1.3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思路 | 第36-37页 |
3.2 绩效管理问题诊断的方法设计 | 第37-38页 |
3.2.1 个人访谈法的设计安排 | 第37页 |
3.2.2 集体访谈法的设计安排 | 第37-38页 |
3.2.3 问卷调查法的设计安排 | 第38页 |
3.3 绩效管理问题诊断的基本观点 | 第38-45页 |
3.3.1 绩效管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 第39-40页 |
3.3.2 绩效管理流程陷入认识误区 | 第40-41页 |
3.3.3 绩效管理考核指标片面量化 | 第41-42页 |
3.3.4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亟待完善 | 第42-43页 |
3.3.5 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尚未理顺 | 第43-45页 |
3.3.6 绩效管理改革动力不足 | 第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SGGDJ绩效管理的优化改进 | 第47-63页 |
4.1 转变绩效管理观念 | 第47-50页 |
4.1.1 跳出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 | 第47-48页 |
4.1.2 重新审视绩效管理的功能 | 第48-50页 |
4.2 重塑绩效管理流程 | 第50-53页 |
4.2.1 绩效管理的计划与制定 | 第50-51页 |
4.2.2 绩效管理的实施与沟通 | 第51-52页 |
4.2.3 绩效考核的评估与公示 | 第52页 |
4.2.4 绩效考评的反馈与应用 | 第52-53页 |
4.3 完善绩效管理指标 | 第53-56页 |
4.3.1 提炼有效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 第53-54页 |
4.3.2 掌握绩效管理指标的分解方法 | 第54-55页 |
4.3.3 熟悉定性工作的量化考核 | 第55-56页 |
4.4 遴选绩效管理方法 | 第56-59页 |
4.4.1 关键绩效指标(KPI) | 第56-57页 |
4.4.2 目标管理法(MBO) | 第57-58页 |
4.4.3 360 度评估法 | 第58-59页 |
4.5 健全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 第59-61页 |
4.5.1 完善绩效制定阶段的授权机制 | 第60页 |
4.5.2 完善绩效实施阶段的沟通机制 | 第60页 |
4.5.3 完善绩效反馈阶段的激励机制 | 第60-61页 |
4.6 激发绩效管理改革动力 | 第61-62页 |
4.6.1 理顺政府与供电单位的权属关系 | 第61页 |
4.6.2 采取供电职能市场化运作 | 第61-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