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1.3.1 地理信息 | 第10页 |
1.3.2 地理图像信息能力 | 第10页 |
1.3.3 地理教材图像系统 | 第10-12页 |
2. 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2.1 生理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2.1.1 视觉生理心理学 | 第12页 |
2.1.2 人的兴趣 | 第12-13页 |
2.2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2.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第13页 |
2.2.2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2.2.3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页 |
2.2.4 学习迁移理论 | 第14-15页 |
3. 2009-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关于图像题的特点和类型分析 | 第15-23页 |
3.1 2009-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关于图像题的特点 | 第15-16页 |
3.2 2009-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图像题的主要类型分析 | 第16-23页 |
3.2.1 等值线图 | 第16-17页 |
3.2.2 区域分布图 | 第17-18页 |
3.2.3 地理示意图 | 第18-19页 |
3.2.4 地理统计图表 | 第19-21页 |
3.2.5 景观图和主题漫画 | 第21-23页 |
4. 学生对高考题中图表信息提取与解读能力的现状调查 | 第23-36页 |
4.1 调查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23页 |
4.1.2 建立假设 | 第23页 |
4.1.3 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的确定 | 第23-24页 |
4.1.4 调查方法 | 第24页 |
4.1.5 调查设计 | 第24-25页 |
4.2 调查数据分析 | 第25-33页 |
4.2.1 地理图像信息能力测试卷分析 | 第25-28页 |
4.2.2 地理图像信息能力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28-33页 |
4.3 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4.3.1 高中生解读地理图像信息能力测试卷结果讨论 | 第33-34页 |
4.3.2 高中生解读地理图像信息能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4.4 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结论 | 第35-36页 |
5. 提高学生获取地理图像信息能力的策略 | 第36-48页 |
5.1 心理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第36页 |
5.2 解地理图像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 第36-37页 |
5.3 明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核要求 | 第37页 |
5.4 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及实例分析 | 第37-46页 |
5.4.1 获取与解读地理图像信息的方法 | 第37-38页 |
5.4.2 高考地理试题图像信息提取实例分析 | 第38-46页 |
5.5 重视主干脉络,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 第46-47页 |
5.6 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 | 第47页 |
5.7 注重能力的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 第47页 |
5.8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 第47-48页 |
6. 结束语 | 第48-51页 |
6.1 回顾与总结 | 第48页 |
6.2 存在的不足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1 | 第53-58页 |
附录2 | 第58-60页 |
附录3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