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一)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 第10页 |
(二)特殊幼儿的融合教育势在必行 | 第10-11页 |
(三)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处于初步摸索阶段 | 第11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一)特殊幼儿 | 第11-12页 |
(二)融合教育 | 第12-13页 |
三、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8-19页 |
四、研究目的 | 第19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20页 |
六、研究内容与对象 | 第20-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七、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一)文献法 | 第21页 |
(二)观察法 | 第21-22页 |
(三)访谈法 | 第22页 |
八、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一)理论创新 | 第22页 |
(二)实践创新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黑龙江省绥化市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现状 | 第23-37页 |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 | 第23-25页 |
(一)幼儿园物质环境 | 第23-24页 |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 | 第24-25页 |
二、幼儿园课程设置 | 第25-28页 |
(一)课程目标设置 | 第25-26页 |
(二)课程种类设置 | 第26-28页 |
三、教师日常教学活动 | 第28-37页 |
(一)鼓励式教学 | 第28-29页 |
(二)教学态度 | 第29-31页 |
(三)因材施教 | 第31-37页 |
第三章 绥化市融合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46页 |
一、教师方面 | 第37-38页 |
(一)接纳意识 | 第37页 |
(二)专业知识匮乏 | 第37-38页 |
二、家长方面 | 第38-41页 |
(一)特殊幼儿家长与幼儿园存在沟通障碍 | 第38-40页 |
(二)特殊幼儿家长不关心特殊幼儿的学业 | 第40页 |
(三)普通幼儿家长担心幼儿受不良影响 | 第40-41页 |
三、幼儿园管理者方面 | 第41-43页 |
(一)忽视特殊幼儿的教育需求 | 第41-42页 |
(二)忽视教师的需求 | 第42-43页 |
四、康复机构 | 第43-44页 |
五、政府部门 | 第44-46页 |
(一)支持力度 | 第44-45页 |
(二)创造文化环境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教育建议 | 第46-52页 |
一、对特殊幼儿家长的教育建议 | 第46-47页 |
(一)树立信心,排除顾虑 | 第46页 |
(二)积极配合家园合力教育 | 第46-47页 |
(三)学习专业知识 | 第47页 |
(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 第47页 |
二、对教师的教育建议 | 第47-49页 |
(一)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第47-48页 |
(二)鼓励特殊幼儿 | 第48页 |
(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 第48-49页 |
三、对幼儿园的教育建议 | 第49-50页 |
(一)设置融合课程,促进幼儿之间融合接纳 | 第49页 |
(二)完善幼儿教育师资培养,促进融合教育专业化发展 | 第49页 |
(三)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营造健康氛围 | 第49页 |
(四)兼顾整体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 第49-50页 |
四、对康复机构的教育建议 | 第50页 |
(一)密切配合幼儿园的融合教育 | 第50页 |
(二)成立对幼儿园的合作小组以及巡回指导小组 | 第50页 |
五、对相关教育部门的教育建议 | 第50-52页 |
(一)加强融合教育政策法规的建设 | 第51页 |
(二)成立专业的特教机构和巡辅团队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